(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滩清浅,泛着波光,工人们身穿防水服,边推木盆,边将莲藕放入河底,期待夏日花香。前段时间,天气晴好,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场北村,一派种植莲藕的繁忙景象。

浅滩名为“三斗渠”,曾是无人看管的野地,淤泥堆积,一到夏天便散发恶臭。“这渠是资源,不是污染源。”场北村党总支书记刘勇介绍,今年三斗渠被村集体成功流转,承包给大户,规模化种植荷藕,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提升景观,另一方面可以为村集体创收,预计增收近10万元。

场北村毗邻327省道,距离涟水城区仅20公里。优越的地理条件却没有给村民带来实惠。怎么办?2020年底,刘勇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大力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整合荒废土地资源。截至2022年,2827亩土地全部流转,承包给大户,规模种植莲蓬、芡实、荸荠等经济作物,其中芡实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大大增加了土地“含金量”。

今年,借着政策东风,场北村进一步加大公共空间治理力度,针对回收的边角零地,由村委会作为招标主体,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公开发包,用于栽植绿化苗木、经济作物。通过规范运作,场北村100多亩废弃沟渠、160多亩水面、100多亩土地被有效整合发包,村集体每年可额外增收近20万元。“公共空间治理就像大扫除,收拾收拾,环境变美了、空间宽敞了、村民钱包也鼓了。”

土地流转后,场北村积极为大户出谋划策,精选优质作物。“去年12月底到徐州宿羊山镇考察,人家的大蒜营养价值高、卖价好,村里几个大户都很心动。”刘勇口中的大蒜是黑蒜,2022年,他带领村里几个大户先后前往徐州4次,从选种到种植再到生产,对其产业链全程实地了解。“农民种田不容易,村里要帮忙把好关。”刘勇说。

地里生金,项目淘金。借助地理优势,场北村先后引进多个工业项目,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累计投资6.26亿元,解决了300余名村民就业问题。“以前靠种地维持生计,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土地流转出去,我还在村里企业找了份工作,既拿租金又领工资,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李成名说。

“以后还会更好,村里新引进了一个做猫粮、猫砂的企业,刚刚建成投产。未来,村民打工有更多选择,村里收入也会进一步增加。”刘勇表示,场北村将深入贯彻落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全市域推开动员大会精神,紧扣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培基、拓产、强村、富民”要求,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向更广领域拓展、更高层次迈进,让公共空间成为村集体持续增收的“聚宝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