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12日,2023年海门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第一批集中投放启动仪式在通源小学举行。随着42所中小学、区图书馆、海门大剧院、大有境综合体等场所集中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海门急救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活动中,海门区红十字会为通源小学的工作人员详细讲解AED的使用及心肺复苏技能。去年,区红十字会发起“海门AED 苏护行动”众筹AED项目,为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募集AED设备,该项目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线上线下共筹得资金76.8万元,近4万人次参与此次筹资项目。今年2月,区红十字会通过招投标形式,购置69台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接收单位,我们将通过培训尽快掌握救护技能,并加强与区红十字会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设备的后续使用和维护,最大限度发挥好设备的作用。”通源小学德育主任黄红英表示。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0多万人因心脏骤停,错过“黄金4分钟”抢救时间而酿成悲剧,生存率不足1%。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非专业人群也可以使用的便携式除颤设备,可在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除颤等院前急救,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患者伤残程度。开机后,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全程语音提醒,根据它的指示完成操作即可。

截至目前,海门区红十字会在公共场所已投放了84台AED。“我们将强化公益性应急救护知识及AED使用培训,将AED智能化管理平台融入‘健康海门’院前急救平台系统。继续通过‘5·8人道公益日’发起众筹AED项目。下半年计划再投放40台左右,确保全区小学以上学校AED投放实现全覆盖,届时海门范围投放AED数量可达到120台左右。”海门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曙光说。

(来源: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恩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