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来了,大家告别了“冻手冻脚”的日子,但让人不爽的“暖气病”也如约而至。“暖气病”并非医学上的病种,而是供暖带来的一系列症状。本期节目,华商报-二三里资讯邀请渭南市第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崔秋利科普关于“暖气病”的相关知识。

记者:什么是暖气病?


【资料图】

崔医生: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为“暖气病”。

记者:具体有哪些症状?

崔医生:1.感冒:冬季室内过于温暖,如果出门不注意保暖,由温暖环境瞬间进入室外寒冷环境,可能会导致调节能力不足,免疫力下降,使病毒入侵,容易感冒;

2.鼻、咽干燥:室内温暖会使室内空气干燥,使鼻、咽干燥,出现流鼻血、咽部干痒不适等;

3.皮肤发紧和瘙痒:室内温度高,缺少湿度,可能使皮肤黏膜失去水分滋养,导致皮肤干燥、发紧,甚至出现瘙痒症状;

4.胸闷、气短:冬季长期开空调,门窗紧闭,会使室内空气流动不好,人体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且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心脏压力会增大,继而可能导致胸闷、气短;

5.血压波动大:室内温度过高,体内水分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同时室内外温差过大,血管收缩舒张波动较大,会使血压波动较大,对心脏造成负担。

记者: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暖气病”呢?

崔医生: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据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室温保持在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

供暖后,随着室内温度上升,一些灰尘、细菌等过敏原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飘浮在空气中,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供暖前一定要来一次家庭大扫除,尤其是一些卫生死角,更需要及时清理,不给病菌留下孳生繁殖的“温床”。

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头晕、口鼻发干,甚至咽喉肿痛、感冒等症状。早、晚开窗多通风,有必要时,可以多去室外转转,这样可以使人体适应供暖后突然升高的温度,调节人体对温差的适应能力。

此外,除了使用加湿器或在床前摆盆水来增加空气湿度,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