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双11”进入首轮销售高峰,各平台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尾款人”也随即上线——消费者开始给此前的预售支付尾款。

面对看不完的商品、搞不懂的规则、算不清的补贴,网友们用“鲁迅体”发出感慨,调侃付完尾款后“钱包被掏空”。

当“尾款人”还忙着付款收货时,殊不知“尾款人”商标早已被抢注。

从2020年开始,“Last Payer”商标已被多家公司和自然人抢注。申请信息20余条,国际分类包括广告销售、方便食品、服装、鞋帽等。其中,有多个商标被驳回,状态显示为“无效商标”。

天眼查App显示,从2020年开始,“Last Payer”商标已被多家公司和自然人抢注。申请信息20余条,国际分类包括广告销售、方便食品、服装、鞋帽等。其中,有多个商标被驳回,状态显示为“无效商标”。目前,尚无“支付人”商标注册成功。企查查APP显示,最终付款人的商标已被多方注册,国际分类涉及服装、鞋帽、方便食品等,申请日期多为2020年,目前共有22个相关最终收款人的商标。据悉,最终付款人是对双十一期间交了定金的人的一种嘲讽。交了定金后,都在等着付尾款,所以叫尾款。

事实上,“尾款人”被抢注商标,只是热词被抢注的一个缩影。许多人对于热词的敏感度还是非常高的,基本上词汇一火,就有人开始注册商标,俨然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

之前的网络热词“绝绝子”“内卷”等,都有被大量企业和个人抢注,但这些申请成为商标的成功率并不高,大多数都被驳回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