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去了趟西安,去了著名美食街——西安回坊,吃了羊肉泡馍、肉丸胡辣汤、烤肉、串串……

然后喝了冰峰、乌苏、浆水……


(相关资料图)

大半夜一个人走在西安街道上,两边时不时就会出现一家串串店,或者是烧烤店,男女老少都在边吃边聊,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

其实这样的看似平凡的烟火气,是多少朝代的老百姓都羡慕不来的天堂!

比如我们在陕西阎良,吃到了一家特正宗的山东煎饼卷大葱背后就是一出悲惨的历史。

清末的时候天下大乱,当时原本富饶的山东连年灾荒,许多人都开始去当时人口较少的东北寻找安身立命之地,这就是著名的“闯关东“。

但是同期还有一批山东人,却选择了向西,去陕西寻找机会,这批人也成了如今陕西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实提到山东人在陕西,就不得不说一个人,清代官员焦云龙。

焦云龙是山东淄博周村人,是清朝同治十三年的进士(1874年),他后来一直在陕西本地做官,历任陕西省三原、安康、富平、长安、咸宁等县知事,绥德、商川知州,潼关厅同知等职。

图注:三原知县焦云龙

焦云龙在担任三原知县时,发现三元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了,当地因为连年战乱,百姓伤亡过半,原来是村落的地方如今野狼成群结队……

焦云龙准备了三招对策:

一是打狼,为民解除后顾之忧;

二是减免田税,增加百姓开垦荒地热情;

三是收拢流民,将他们落户三原;

正是因为焦云龙应对得当,三原县衙门收入虽然大幅减少,衙役们满腹牢骚,焦云龙也是清贫苦淡,但是整个三原却迅速地恢复了过来。尤其是焦云龙将河南、湖北、山东的流民一视同仁,不但给他们分发种子和耕牛,还给他们安家费。

这些移民有了官府的支持,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于是大力开垦荒地,渭水北岸的荒田再次成为沃土,这一举措也被当时人誉为“关中旷古之举”,焦云龙也被老百姓称为“焦青天”。

可以说当时山东籍村民自清末民初迁移至此,都要感念焦云龙的良策。

焦云龙不仅善待百姓,还注重教育,每到一地就开设书院,培育当地的学子,教化百姓。

陕西三原县人之前以好勇斗狠著名,村落之间的械斗尤其激烈。但是在焦云龙担任知县的四年间,当地民情大顺,极少发生犯法、械斗之事。

甚至到了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关中遭遇大旱,当地官员赈济不力,百姓人皆相食。

陕西省府在无计可施,求到了61岁的焦云龙家里,当灾民听到是焦云龙来赈灾了,便自发聚集在官道,大呼:“公来,民得活矣。”

焦云龙主导了开仓放粮,也因为放粮及时,许多灾民得以在紧接着到来的风雪天气中幸免于难,灾民都说:吾等得活,皆“焦青天”开仓救民也。

但是焦云龙却因为在赈灾中感染了疾病而病逝,他在弥留之际,口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广大灾民。他还嘱咐家人,自己死后切记薄葬,不再运回故乡,将资财省出好救助灾民。

焦云龙逝世后,潼关举城哀震,巷号户哭,一日传遍全境。后焦云龙灵柩停于当地华佗庙中,当地百姓日夜祭祀,哀痛之声不绝。华阴、洛南等邻县以及邻省山西、河南邻境边民连续十余天结伴而来,进入府衙吊唁。

陕西渭北地区目前有400多个山东庄,生活着30多万山东移民后裔,他们为三秦大地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齐鲁文化,并带动旅游等经济发展;

其实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案例,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体现着中国人精神当中坚韧不拔的一面。

我们今天的生活看似普通,但纵观中国历史,能享受如此平稳安定的生活也是极为罕见的。

图注:西安串串

这一切其实根源,就是近代前辈们的牺牲和付出!没有抗美援朝,没有两弹一星,没有航母,没有背后默默付出的勇士!我们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烟火气呢?

不是说生活在中国就很幸福,而是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努力奋斗、大家都一心想着发展的中国才幸福!

幸福是我们所有人一起亲手创造出来的。祝大家国庆愉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