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皆为五代吴越国末期 为苏州地区首个实验室考古项目
日前,苏州工业园区板桥村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历经5个月的深入发掘,考古人员从两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墓葬中共计出土各类器物近40件套,包括漆碗、漆盘、木人俑、马俑、木梳、木筷、买地券等漆木器,青瓷粉盒、四系罐等陶瓷器,铜镜、铜耳挖、铜钱、银钗等金属器,以及漆纱冠等纺织品。此外,部分漆器上还朱书有“姚先上牢”“丁卯徐上牢”“何牢”等字样,上述铭文皆为苏州地区首次发现。
今年3月起,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园区扬明路东、娄江大道北地块以及扬中路东、扬华路北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位于同一封土堆之下的三座墓葬,方向一致、形制相近,其中的两座墓葬保存基本完好。因发掘区域附近原为板桥村,该处墓葬被命名为板桥村墓葬。
6月初,为更好地保护出土文物、提取更多信息,市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无锡吴都阖闾古城遗址管理处、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将两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木棺整体打包运至华东基地,展开实验室考古发掘工作。
在无锡的社科院考古所华东基地,一座48平方米的“考古方舱”被首次启用,以为文物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及其他科技手段的保护。在整个实验室考古过程中,扬州、无锡等地的相关单位为市考古研究所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
经考古人员综合分析,两座墓葬的年代皆为五代吴越国末期。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孙明利认为,江南地区五代墓葬发现较少,此次集中发掘了埋葬于同一封土堆之下的三座五代墓葬,而且还出土了一批时代特征鲜明、地域风格显著的文物,实属难得。两座保存完好的墓葬等级虽然不高,但是棺木历经一千余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外髹朱漆及黑彩,色泽鲜艳,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工艺价值。此外,先前苏州地区较少发现五代特别是吴越国时期的文物,此次发掘出土的近40件套文物中包含了20余件漆木器,不仅数量较多,而且种类丰富,为研究江南地区五代时期的经济、文化及手工业发展水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此次板桥村五代墓葬实验室考古,不仅是苏州地区的第一个实验室考古项目,也是江苏省目前发掘年代最早的实验室考古项目,同时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首次开展实验室考古工作,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首个跨区域合作的实验室考古项目。”孙明利说。(记者 王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