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今年年初,浙江省委也明确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硬监督”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提升政治站位,正确认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重要意义。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之基、活力之源。营商环境是政治生态的直观体现。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在于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一地政治生态不佳,就会存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营商环境是作风建设的具体考量。从基层监督检查可以发现,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重罚款轻整改等仍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困扰,究其根本,还是“四风”问题在作怪。优化营商环境是以民为本的必然要求。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让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与国有企业、大企业拥有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让各类人才和劳动者享有同样的职业进入机会,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系统思维,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与纪检监察工作全面融合。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与正风肃纪反腐贯通起来。紧盯招商引资、窗口单位、企业项目、惠企补贴等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政务服务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防止腐败和作风问题影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贯通起来。不断完善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严格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坚决斩断党员干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利益链”和“关系链”,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支持党员干部在亲商助企中大胆履职、先行先试,发挥容错纠错制度优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现亲清互促。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与打造清廉民企贯通起来。积极选树一批清廉民企标杆,指导民营企业制定清廉制度、开展清廉教育、培育廉洁文化,引导企业家和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利益观,助力民营企业合法合规发展。

履行监督职能,做实做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纪律保障。以政治监督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扛起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制定出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支持帮扶等具体措施。以专项监督推进重点整治。围绕“五个环境”,通过走访调研、一线暗访、调阅台账等形式,梳理企业和群众真正的“痛点”“堵点”“难点”,制定形成专项监督任务清单,以室组地联动形式开展全覆盖督查,督促职能部门整改突出问题、确保政策落地。以日常监督巩固治理成效。在企业一线、工厂车间设立亲清直通车、“码上监督平台”、营商环境监测点等,用直达一线的监督“探头”对涉企服务开展日常监督。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派”的权威、“驻”的优势,常态化对职能部门关键岗位、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点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梳理审查调查、巡视巡察、群众信访中有关营商环境问题,利用数字化平台构建与司法、审计、统计、信访、工商等部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动会商、整改反馈的工作闭环,实现对涉及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快查快处。

(王志军,作者为嘉兴市秀洲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