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七部门联合印发《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实施方案》
推动省内校企对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省教育厅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强调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基础、增动能、拓发展作用,推动省内百所高校与千家企业精准对接,加大校企协同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有组织推动100所以上高校对接1000家以上企业、2000名以上高校专家走进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000项以上,立项“揭榜挂帅”项目50项以上,新增部委级高水平科研平台10个以上,建设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和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5家以上,建设校企、校地研究院10个以上,“校企会客厅”活动全域覆盖15个县区以上,举办“校企圆桌”论坛6场以上,校企协同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方案》提出9项重点任务,包括推动校企精准对接、释放高校知识产权新活力、探索实施高校专家教授“校企双聘”、强化校企协同创新能力、推进高校知识产权平台赋能建设、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推动高校入企服务、深化校企共商创新合作、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在实施高校专家教授“校企双聘”上,《实施方案》提出,组织高校专家教授走进企业,重点为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鼓励高校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促进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交流一批人员、带去一批技术,推动落实一批项目、解决一批难题。
为多渠道动员全省高校积极参与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按照信息技术、冶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遴选具有学科创新优势的高校牵头承办、其他高校按自身科研特色协同承办校企对接会,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选取产业相对密集、技术改造升级需求较大的县区为工作服务对象,组织高校深入县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以着力解决企业难题为“点”,带动校企、校地合作对接新局面。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支持自身优势学科与辽宁重点产业相匹配的省内高校协同企业举办“校企圆桌”论坛,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塑造发展新动能。
同时,支持省内高校加强与省外高校科技合作交流,实现互补共赢发展。建立对口联系机制,指导高校与企业、县区建立相对固定的工作关系,帮助地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指导高校对重点签约项目进行跟踪服务。(记者 明绍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