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紧扣新时代双拥工作特点和服务对象需求,守正创新,大胆探索,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在思维理念上、体制机制上、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提升了全市拥军工作质量和水平。
创新开展现役军人家庭“智慧养老”优待服务。紧盯官兵的“揪心事”,深入研究我国人口逐渐向老龄化过渡时期“独生子女官兵家庭空巢、独居老年人如何安度晚年”这一难题,探索出台关爱服务政策,设立关爱服务基金,精心委托养老服务承接机构为市区56户现役军人家庭老年人提供助洁、助安、助急、助行、助医、助乐、助餐、紧急救援等“菜单式”服务,全力做好现役军人家庭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工作,让官兵全身心投入练兵备战,扎根国防事业作贡献。马鞍山市现役家庭“智慧养老”No.000001号拥军服务卡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探索建立军地适龄未婚青年牵手工作机制。由市双拥办牵头,市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团市委、市妇联联合成立军地青年联系联谊工作办公室,建立以“青春相约·邂逅军营”为主题的军地未婚青年联系联谊工作机制,采取“面对面、键对键”等形式,为军地未婚青年提供联谊交友信息,切实解决适龄未婚官兵,特别是边海防官兵交友信息不通畅、交友渠道狭窄等实际困难,成功促成6对军地青年建立恋爱关系。
(资料图片)
开辟现役军人配偶就业“绿色通道”。突破现有政策限制,放宽年龄、学历等条件,全市每年拿出1-3名事业单位编制,专门招录随军未就业家属。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市人防办)招录的军嫂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拓宽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出台《马鞍山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区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不同阶段,采取“根据监护人意见择校”和“加分投档”等方式,落实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让成长在不同阶段的现役军人子女都能享受教育优待政策,同时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现役军人子女、烈士和因公牺牲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的幅度。
试行“直通车”式服务现役军人家庭工作办法。借助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立“直通车”联系机制,设立“直通车”服务窗口,厘清“直通车”帮联工作责任,为现役军人及家庭提供8项实打实优待服务,实现“有需即到、有求必应、有困能帮”。
倡导“百业千行共拥军”。与全市1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拥军联系,在万达广场打造全市首个拥军商业圈,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健康体检、医疗、通信、餐饮、商贸等多方面的优惠,营造了浓厚的崇军荣军氛围。
创作传唱双拥歌曲《诗城遍开双拥花》。“马鞍山,是诗城,也是模范双拥城;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拧成一股绳”。这是马鞍山市创作的歌曲《诗城遍开双拥花》中的歌词。这首双拥赞歌在马鞍山这座双拥模范城的驻军部队、单位学校、街头巷尾到处演出传唱,点燃了“诗歌之城”百业千行共拥军的激情,仅2023年“八一”建军节,全市就有1000多名干部职工、100多家企业员工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家庭、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军地双方开展各类拥军爱民活动2000多场次。
深化“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建立常态化全覆盖联系现役军人家庭机制,准确掌握每名边海防官兵家庭基本情况和联络信息,为每个家庭统一制发联系卡。开展全域拥军,市级与海军马鞍山舰、海防部队某连常态化开展“城舰共建”“城连共建”,所属三县三区均与边海防等一线部队基层单位建立结对联系,开展各类共建活动50多场。出台优待服务政策,每年为边海防官兵的父母、家属、子女提供一次免费常规项目体检,为边海防、功臣模范现役军人父母提供一次免费短期疗养服务,边海防官兵立功受奖,按不低于20%的比例增发慰问金,并隆重举行送喜报、奖金仪式。
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关爱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全覆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机制,退役军人家庭有特别困难的,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制定关爱帮扶方案;设立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关爱帮扶基金,落实关爱帮扶措施,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发放帮扶资金。
创新打造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和专区。创建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专区,对入驻创业的退役军人在经营场地、水电减免、投融资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9家退役军人企业“拎包入驻”。设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并在全省率先出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退役军人创业和带动就业。利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建立退役军人全要素平台,将市域范围内所有涉及退役军人服务的要素全面整合,实现就业创业数据“一览式”知晓、“一图式”掌握,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培训和“一对一”指导,织密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网络,平台已采集站点和企业的地理信息952处,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带动就业创业2700多人。(通讯员 胡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