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合肥市区有两个湖泊“相互对应”。“柏堰水库”先改成“柏堰湖”,又正式标注为“北雁湖”。而土名为“南堰塘”、现名为“南艳湖”的这片水域,也曾经名为“南雁湖”。
合肥有雁吗?作为水乡平原地区肯定是有的。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很受欢迎。在中华文化中,雁寄附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于儒家,其有道德伦理规谏的观念意义;于道家,代表着鸿鹄之志自然飞举的高洁品质;于佛家,其有寒潭雁迹的佛性象征。
在中国文人心目中,雁乃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雁有仁心:雁阵当中,壮年大雁会照应老弱病残之辈。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从一而终。雁有礼让恭谦之意: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雁之信则是指野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想想看元好问《雁丘词》中的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多少青年男女把它常挂在嘴边啊。
从地理意义上来说,“水乡泽国”、河湖港汊遍布的合肥地区,是雁群栖息、迁徙中转的理想场所。
当合肥走出“环城时代”,进入“滨湖时代”,特别是想到将来的“环湖时代”时,合肥在高速发展中发现,城市的质变需要有一种能凝聚全体市民的“精神”。
这个“精神”应当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作为省城,合肥有引领安徽全省发展的义务;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合肥有守序和群体的意识;作为合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合肥有互帮互助、团结带领大家共同发展的责任;作为实践“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理念的科技之城、文明之城、宜居之城,合肥更有重视仁、义、礼、智、信的觉悟。
这不就是雁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些品德吗?
在向南拓展时,合肥市政府将原来几近荒芜的南堰塘规划为“南艳湖公园”。这是一座开放式公园。在笔者的理解里,为了呼应,向西拓展的高新区将“柏堰湖”更名为“北雁湖”。一南一北,让人浮想,脑中就浮现出一个“生态之城”的印象来。
南艳湖现在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公园”。如此大的湿地公园被分为两个区域,近110公顷的中心湿地几乎全部保持原生态,供鸟儿栖息,且用树林与公园活动圈层分开;湖区中心,湖的西岸,建设了一座从空中俯瞰如鸟的形状的“观鸟台”,它包括一个观鸟塔和两个观鸟屋,方便人们观察和拍照;湖岸边的树种都是根据鸟的习性选择栽种的;在滩涂上,还会播种水草……因此,闲暇时间,笔者经常去公园里,也经常与雁等水鸟“邂逅”。居住于此,看看花,观观鸟,散散步,一年四季,一天早晚,眼中怎一个“美”字了得!
合肥已“揽湖入城”。这里,不仅是雁鸟的天堂,也是人们的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