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走进淮南,时常让人们歆然:宛然一副深茂古老的样子却又风华青春,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却又承东启西,有地处北方的质朴粗犷却又不失南方的婉约秀美。近年来,淮南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在全国首创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合淮同城化,让经济发展不断迸发新活力。


【资料图】

大管家唤醒撂荒地

城里打工忙,家里田地荒。近年来,淮南市为着力解决农村土地“零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以及土地撂荒日益严重等问题,在全国首创农业生产“大托管”(简称“221”模式),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让打工族也能种收不愁,助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见效。

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围绕大托管农业生产全程服务的企业。近日,记者走进该企业,农资集采部负责人刘晓峰介绍道,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的核心在“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农民将耕地“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将耕地集中“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经营,农业服务公司和农技部门“跟进”技术服务,银行“跟进”及金融贷款服务,保险公司给予收入保险“托底”,从而托起农民稳稳的幸福。

“有别于以往土地流转经营方式,‘大托管’是由农户自愿以合同的形式,约定地租和期限后,把土地的经营权交给村集体,待村集体进行适度的集中连片后,因地制宜地选择自种或交给经营主体大户。”刘晓峰表示,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除了参与三方协议委托签订外,也积极参与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烘、储、销全环节,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托管主体提供人员培训、规模化经营和科学管理等指导服务。

在该企业内,一张谢家集区杨公镇前瓦村卫星影像对比图清晰地展现了当地“大托管”后的变化。2021年,通过土地平整,前瓦村地块减少3391块,可耕作面积增加约120亩,亩均效益提高1000元以上。此外,该公司开发的“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网络数字平台”,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将地块上图入库、定期监测,实现病虫害、产量测算、受灾定损的“一张图”管理。记者在该平台上看到,截至目前,淮南市已有66个乡镇、163587户农户将110余万亩耕地实现“大托管”。

据悉,早在2007年,淮南市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便开始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2019年,淮南农业农村局指导凤台县充分发挥其优势,创新开展“大托管”试点。2020年,淮南市又将经验总结提炼并推广至淮南58个村,11.2万亩耕地。“今年全年,我们将实现服务全程托管面积260万亩,并力争托管面积未来三年达到500万亩。”刘晓峰说:“下一步,我们除了在农资集采继续做好降本增效外,还会主推电子证照系统,帮助在外的农民朋友用手机便可了解家里土地托管后面积、位置、地租等实时情况。”

溯楚韵 毓秀蕴今古

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寿县是楚文化的积淀地,二十世纪以来,境内已出土大量涉楚文物。2月16日,记者来到一眼便是千年的古城寿县。走过镌刻着“一步千年”字样的玻璃步道,5米多高的新铸楚大鼎伫立在眼前,还在室外,便仿佛已经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地。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依托着丰厚的文化遗存,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应运而生,2022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42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里,展陈了1200余件(套)珍贵宝物,这也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道,博物馆建筑设计以“四方筑城”“荆楚高台”“楚风汉韵”为展示意愿,通过“城墙”“城门”“瓮城”等区域标识和特征,利用色彩、形制、材质的有机组合,形成既有巍巍古风、充分体现寿州古城元素,又有现代院落和极简主义气息的地标性建筑。

“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形式多样的展示,以及与科技结合的观展体验,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寿县“楚楚动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据悉,博物馆展陈内容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寿春寿文化》陈列三大部分。其中,《安徽楚文化》主题陈列主要包括立国江汉、东进江淮、徙都寿春、楚韵悠长四个单元,充分展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客在观看楚金币

传统与现代携手,继承与创新交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寿县借助种类齐全的文化资源,积蓄活力,厚积薄发,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悉,2022年全年共实现游客接待量53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2亿元。“十四五”期间,寿县还将着力打造寿县文化金名片,基于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加快建设成楚汉文化、淮南子和豆腐文化、水利文化、书法文化、名人文化、成语典故、红色文化、数字文化交融汇聚的多元文化新高地。

强共建 感“寿”新“蜀”光

历史赋予厚重感的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淮南与合肥地域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这都为推动同城化发展提供着诸多先天条件。近年来,淮南把握合肥高速发展、合淮同城化加速的机遇,乘势而上,与合肥共同编制了一批重大规划,携手推进了一批民生实事,让互促共融、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构建。

2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内的安徽达因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员工正忙着赶制订单,精加车间内的7500个库位,系统正通过扫码,将成品自动分配入库。事业部部长梁江霞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空调压缩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中日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在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的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占地149亩。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7.3亿元。

安徽达因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此前,我们的厂址在合肥市高新区,但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扩大规模,寿县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之离合肥较近,且两地又有共建园区的管理模式,才让我们最终选择落户这里。”梁江霞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有200-300名员工来自寿县本地,此前合肥的员工也都转移到了这里,每天有班车接送,十分便利。”

诚然,同城化发展,交通必须跟进。走进合肥新桥机场S1线寿县段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筑路机正来回穿梭,打夯机、旋挖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忙碌的身影也随处可见。

“目前,我们正进行机场北路路床和排水工程施工,计划今年S1线车站主体结构、桥梁桩基和下部结构全部施工完成,力争2024年底完成全部施工任务。”中铁二十四局项目副经理黄旭介绍道,“通车后,从寿县蜀山产业园到合肥五里墩预计只需40分钟。”

合肥新桥机场S1线寿县段

根据计划,S1线将于2025年底开通运营,通车后将把寿县同新桥国际机场、合肥西站两大交通枢纽相串联,届时将有效缩短合肥、淮南两市时空距离,加快形成更加便捷高效的合淮“1小时通行圈”,为两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力以赴强产业,澎湃发展新动能。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淮南,还将不断汇聚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也必将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力量,打造出活力无限的美好明天。(记者 孟一凡 段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