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在谯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古井健康科技公司生产线,灌装车间的职工在生产线上忙碌。当日,是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当地众多企业开始复工复产赶订单。通讯员 张延林 摄
(资料图)
亳州市谯城区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解民生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创新系列举措,打通政策落实中的“堵点”——
“近两年在疫情影响下,企业依然稳中有升,这与谯城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近日,安徽方敏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红军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深入学习贯彻全省“一改两为”工作会议精神,在聚焦问题、回应诉求、破解难题、检验服务中巩固工作成效,敢于“啃”改革中的“硬骨头”。在2022年度亳州市营商环境综合考核中,该区获全市第一。
实施专项整治锻造作风“硬度”
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没想到,困扰企业很久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张红军说,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因手续不齐全,无法办理不动产证,严重影响了融资再发展。
企业将此情况反映给谯城区相关部门后,很快就接到了该区纪委监委的问询电话。
从去年起,谯城区常态化开展“企业身边的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成立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组,采取暗访督查、模拟办事、陪同办理、回访调查等方式,开展专项整治,确保企业有合理需求的全力做到,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坚决禁止。
去年,谯城区纪委监委累计走访企业416家,推动解决企业困难诉求215件。
一个企业有困难,纪委监委以监督问效方式,组织各部门协同解决,通过“一件事”解决“一类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目前,方敏医药公司已完善相关手续,成功办理不动产权证。
谯城区印发《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具体举措》,按照“一改、两为、五做到”的具体要求,扎实推进干部能力作风提升13条举措落实落地,通过群众举报、暗访督查等方式,定期通报不担当、不作为典型案例,不断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
“做实做细分层分类考核,每季度动态调整考核指标,让同类干部在同一赛场上‘赛跑’。”谯城区委书记周霄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谯城区设立区督查考核平台,落实“专人负责、当日认领、限时销号、专班督查”的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交办各类事项1595件,办结率100%。该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和干部作风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查摆整改469个各类作风问题,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43件,处理51人。
谯城区还创新开展分层分档考核机制,统筹做好“领导班子内部+全区重点工作”双排名,实现考核结果“一图全览”,分5个档次评定“星级村”,实现干部待遇差异化。通过提醒谈话、调整职务等方式,让不担当不作为者受警醒、“让位子”。
聚焦急难愁盼提升民生“暖度”
“我和邻居之间的矛盾能够及时化解,离不开为民办事的乡镇调解员。”忆起往事,谯城区牛集镇郭楼行政村李营自然村的李某说。
矛盾快速化解在基层,得益于谯城区“党建+信访”机制的建立。
谯城区信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机制中,“强基”为底、“应访”为源、“办理”为核、“述职”为尺、“考评”为绩、“定责”为鞭。“强基”为底,即该区建立299个群众工作服务中心(站),整合农综、国土、司法、派出所等人员集中办公,方便群众“一站办事”;“应访”为源,即“常态化、不限时、不设限”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办理”为核,即建立“乡镇(街道)—区级包案领导—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议”梯次推进的“清单+闭环”办理机制;“述职”为尺,即综合实施专项汇报、答辩、点评和评议;“考评”为绩,即实施“季度+年终”“总量+变量”“干部+群众”考评;“定责”为鞭,即按照“尽职免责、履职不力、失职渎职”三种情形,对审查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党建+信访”机制运行以来,该区信访总量降幅14.4%。
谯城区一方面让“委屈的人”有地方说理,另一方面全力推行十项暖民心工程,让“银发的人”夕阳更红、“求职的人”有求必果……
在十项暖民心行动中,谯城区全部超额完成省下达各项目标任务。该区在275个村(社区)全覆盖建成老年食堂,服务老人14万人次。开设老年学校、老年课堂303个,受众5.7万人。106家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口腔科,配备牙椅255张。新增托位2130个、公办园学位1530个,开展城区公办幼儿园延时服务。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设立村(社区)就业促进服务站,开发岗位2703个。海选评定十道药膳、十大合碗、十类小吃、十款花茶,培训徽菜师傅320人。完成90个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提升,组织群众参加赛事活动12.78万人次。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4474个。建立健全三级家政服务体系,新增家政从业人员2207人。标准化改造提升城乡菜市场10个。
谯城区还创新开展“四季菜单·暖心走访”行动,村(社区)干部每季度开展一次敲门入户走访,摸实情、解难题。该区发挥2499个网格和4988名网格长、网格员作用,利用“一网共治”平台,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不断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群众问题处置机制。
倾力纾难解困助企跑出“速度”
“公司现在产能提升了一倍,正在加紧赶制订单,多亏了500万元贷款及时到账!”2月3日,亳州市千秋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支奎说。
去年11月,支奎在谯城区“政企早餐会”上,反映企业扩大经营急需融资的问题。接到诉求后,谯城区营商办积极与区经信局对接,并以经信局推荐最大额度500万元,对接金融机构,使企业很快获得了贷款。
助企纾难解困是转作风优环境的核心内容。去年5月至今,谯城区常态化开展政企畅聊“早餐会”活动。
“27位区领导轮流‘坐班’,按排定好的时间约企业家共进早餐,这样既不耽误企业生产经营,又能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从‘跟着问题走’转向‘奔着问题去’。”谯城区营商办负责人刘显玲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政企早餐会”已开展139场,参与企业967家,收集解决问题737个,办结率达99%。
周霄说,早餐会让政商交往既“清”又“亲”,做到有交集而不搞交换、有交往而不搞交易,从而更精准、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创新开展“政企早餐会”的同时,谯城区还同步建立了“政企直通车—微信矩阵群”,包括规上工业领域服务群、药业领域服务群等8个微信群,共有1323家企业。
“企业在群里反映问题,相关部门及时解答的同时,也等于向其他同类型企业进行了宣传,避免问题重复产生、久拖不决,力求做到服务‘一个企业’,方便‘一批企业’,实现‘问题整体清零’。”刘显玲说。
从强化监督保障,到创新开展“政企早餐会”、建立政企微信矩阵群等,谯城区营造了爱商、重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发展鼓足了信心。(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