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建设数字乡村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泾县贯彻落实县委“11442”战略,不断优化升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优势,创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开拓服务乡村的信息化新应用、新场景,努力为乡村构筑“智慧大脑”,为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注入“智慧基因”。
坚持科技兴农,让新技术成为乡村的“新农具”。健全完善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建立30个长期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完成4个冷链设施建设,库容630立方米。全县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植保专业化组织有44家,拥有大中型植保机械341台,植保无人机30架,日作业能力超过1万亩。强化青弋江干流水域渔政信息化指挥系统的建设,实现青弋江全流域禁渔管控。改造低产茶园4000亩,新建4座标准化加工厂,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改造升级10个加工厂的机械设备,茶叶加工能力提升30%以上。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县147个益农信息社站点信息员已全部注册入驻省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13个涉农服务资源入驻省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移动无线网络建设基站约460余座,实现4G网络村村通覆盖;推动5G基站建设和5G网络覆盖,全县完成5G基站建设340余座。目前共建设有线光纤覆盖用户约5.6万户,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100%全覆盖,自然村95%以上全覆盖;全县所有核心机房均具备开通千兆端口到用户家庭的能力。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打造10个具备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寄递功能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127个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已开通蔡村、琴溪等6条“交邮商”合作运行线路,实现城乡公交车辆携带邮件快递进村。2022年1-10月份,全县农村电商网销额13.31亿元,同比增长23.9%。
坚持为民而兴,让新平台成为乡村沟通的“新渠道”。建成泾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创新发展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整合22类网格;全县划分656个网格。整合16家政府部门、小区、医院约4000余路监控资源和11个乡镇、经济开发区2554余路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公安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全县11个乡镇、141个村(社区)均已接通了政务外网,在乡镇、村(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站),提供窗口受理和网上帮办代办服务。利用“多元调解”小程序,以视频连线方式进行集中调解,截至11月底,在线调解1683件,诉前调解1406件,诉中277件,新视频932件,在线调解成功率86.87%。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全面完成78604户农户、100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9个集体经济组织信息采集、信用评价等工作。截至2022年11月初,在用信户数0.9万余户,在用信贷款余额10.56亿余元。充分整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中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设施,汇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成贴近实际、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活动阵地。全县11个乡镇141个村(社区)全部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坚持数字惠农,让新方式成为品质生活的“新原点”。全县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达100%。为全县41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智慧课堂教学系统158套,因材施教系统2套、AR/VR教室3个、英语听说教室2个、幼教助手系统29套(班级)、交互式一体机200台、教学用计算机515台,在线课堂实现常态化教学应用。实行就诊“一码通”。全县电子健康卡注册建卡约14万人,描码240万人次。采取“安徽公共招聘网+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直播”形式开展不同主题的网络招聘会,已发布网络招聘会163场,线上参会企业2633家,共计提供职位8829个,提供岗位数39664个。精心谋划“兴村记”“乡村振兴”等选题,开辟专题专栏,综合运用网络直播、在线访谈等形式,制作出海报、短视频等乡村网络文化作品。开展“网友看泾县”之我眼中的暖民心行动。聚焦短视频、微电影、公益广告、海报图片、有声新闻等作品生产,适应新闻传播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创作了《大美琴溪》《乡村振兴系列短视频》等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李池 鲍锋 汪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