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 广州报道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已然是大势所趋,大语言模型、Chat-GTP4等人工智能模型层出不穷。在全球医药格局剧烈变化、生物医药周期震荡、长坡厚雪的背景下,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成为医药行业新的刺激点。

生成式AI大火之际,“AI+医疗”也再次火了起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如今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AI大模型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在提升人们健康生活品质的同时,AI、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医学健康行业的创新应用,也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突破,并从传统的临床应用扩展到生物制药等产业链各个端口。

“AI+医疗不是一个新概念,此前的落地应用多集中在医疗影像领域。而其如何与临床繁杂的数据紧密结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业发展,但现在AI技术的突破也给医疗行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华南某一级行业医疗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AI助力药物研发

继去年底ChatGPT上线后,今年3月14日,OPENAI再次发布了新款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ChatGPT4,比ChatGPT在性能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热潮,生物医药行业也尝试在人工智能赛道抢占先机。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曲凤宏认为,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和技术跨界融合在快速发展,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以及全产业链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技术已经广泛在新药研发当中运用。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裁陶晓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模型可以在驱动医疗科研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包括生成个人的研究相关的一些摘要、总结,帮助研究者发现最前沿的论文中的关键信息,面向人类的表达方式生成医学知识,形成计算机可以运用、处理的医学知识库。”

大语言模型储存多模态数据的特性,可以更加高效迅速帮助前线科研工作者筛选信息,实现所需信息采集的精准和科学化,提升繁复研发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除当下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外,AI制药在生物制药领域版图同样火热。一般而言,一款新药的研发流程,从早期的靶点发现,到化合物发现,临床前至临床间,甚至审批上市至商业推广都可以用到AI技术的赋能和加速。目前而言AI最主要集中应用于化药及生物药的发现和临床前开发阶段,AI在前述的经验积累为找到正确的化合物增加一些概率,大幅缩短开发新药所需的时间,帮助科学家识别迄今还未发现的新药物分子。

但就目前国内AI制药领域而言,最大阻碍是公共数据数量的局限。华为云副总裁黄瑾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表示,“行业数据量是不够的。我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开发上已经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成果不够多。”

全方位跨界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市率先成立了上海数据集团公司,试图创造数据要素全流程可交换的平台,力图打破数据流动方面阻碍和困境。

IT和BT融合,显然还有长远的路要走。提升AI和制药的融合程度,提升制药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厘清制药思路是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在其他一些场景,AI也在落地中。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裁陶晓东指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医生的诊疗助理,患者的健康助手。在服务医生、医院的场景下,在诊前、诊中、诊后分别帮助医生提升效率;在患者这边,帮助患者获取权威、准确的医学知识,指导患者就医,帮助患者康复。

针对具体的就诊诊疗疗程,一款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就诊效率,减少医生工作量,完善患者就诊体验感。诊前,帮助医生收集更多患者信息,接诊过程更有针对性;诊中,通过人工智能的文本生成能力,帮助医生生成完整病历;诊后,通过大模型报告分析,自动形成患者康复计划。

信息技术在健康传播领域同样卓有成效。腾讯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张国栋表示,“我们也尝试通过人工智能保证信息的合规性、合法性、严谨性。同样,积累的数据在未来也供人工智能调用,助力全平台信息流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给患者和广大用户提供全面透明的医疗信息来源。”

此外,IT、BT结合,开启了大健康广泛前景和产业机遇。对于罕见病、顽固病,新型治理方法和领域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双功能抗体等也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之下开始迈步,不但有利于研究多层次跨界融合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还有利探索生物医药发展的新思路。

(实习生李仪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