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资料图片)

重灾区部分城市电力损失超90%,

最高达99%!

灾区2月9日电力损失情况评估

2月15日,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武汉大学李熙团队利用夜光遥感评估土叙地震的报告,该报告由武汉大学与UNOSAT合作完成,报告同时也通过欧盟委员会与联合国共同运营的全球灾害和警报协调系统发布。

00:33

部分地区电力损失99%

该报告利用夜光遥感技术从震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评估了土叙地震对城市电力的损害程度。通过美国NPP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数据研究发现,截止到2月9日,地震导致了震区大量城市出现断电现象,断电区域集中在卡赫拉曼马拉什到安塔基亚之间板块交界带,其中,哈塔伊省的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断电现象,电力损失比例超过90%。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报告中显示,断电现象最严重的Defne、Samandag电力损失高达99%,Kirikhan和Antakya也超过95%,可见地震破坏程度之大。

国内卫星影像对比显示阿德亚曼东部电力损失明显超过西部

同时,团队通过国产高分辨率夜光遥感卫星对阿德亚曼和安塔基亚进行了重点观测,发现阿德亚曼东部的电力损失明显超过西部,阿德亚曼西北角工业区的电力损失相对较小,而安塔基亚的城区电力损失显著超过郊区。“通过地震前后的夜光遥感影像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阿德亚曼工业区灯光受影响很小,这可能和工业区电力系统更稳固、建筑物更牢固等相关。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具体原因后,可以为今后的电力系统抗震设计提供借鉴。”李熙说。

三名学生参与紧急行动

据介绍,2月6日,为了响应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UNOCHA)应对土叙大地震的人道主义需求,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激活了面向土叙地震的紧急制图服务。鉴于武汉大学与UNOSAT长期以来的紧密合作关系,武汉大学受邀参加此项紧急行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熙主要负责此次任务,他的三名研究生巩钰、曹汉瑞和贾明晖,也加入了紧急行动小组。

李熙讲解夜光遥感分析原理

团队中,李熙教授负责制定卫星拍摄计划、协调参与方的关系并设计图像处理算法并指导评估报告的撰写。研一学生巩钰目前正在瑞士日内瓦,参与武汉大学——联合国卫星中心的实习项目,她在整个项目中负责现场与联合国卫星中心官员的协调以及分析NPP卫星数据;研一学生曹汉瑞主要负责解决多源夜光遥感影像不可比的问题,从而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夜光遥感影像开展灾区的变化检测;研二学生贾明晖主要负责改善NPP卫星数据的质量并开展时间序列分析。

“卫星在天上拍摄地球,因为拍摄时间、角度、天气情况等因素不同,在对比之前需要进行校正和分析,目前大家看到的图片就是我们校正过的。我们的工作可以理解为‘修图师’,但我们不是要PS图片,而是还原它最真实、直观的景象。”贾明晖介绍,由于这项任务时间紧迫,小组成员在地震发生后几天连续加班加点工作,每天都忙碌到深夜11点。

小组在分析卫星夜光遥感影像(左至右为贾明晖、李熙、曹汉瑞)

每晚,曹汉瑞短暂休息后还要在凌晨3时起床,和在日内瓦的巩钰同学交接,并由巩钰接力完成相关工作。曹汉瑞还是武汉大学学生自研卫星“启明星一号”项目组的成员,他在2月9日调动“启明星一号”拍摄了土叙地震灾区,但因为天气影响,影像研究价值有限。“从今天(16日)到19日,‘启明星一号’又迎来拍摄窗口,目前已经再次拍摄,数据正在回传中。”曹汉瑞说。

将持续支持灾后重建

目前,土叙地震的救援行动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国际社会和当地政府的关注重点将是灾后重建,李熙团队已经转向第二阶段的评估,将利用夜光遥感和多源数据评估持续支持灾区的重建工作。

评估报告封面

极目新闻记者发现,联合国卫星中心网站上公布了多项灾区遥感分析报告,其中,武汉大学的成果是第一个夜光影像分析报告,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项。李熙说:“白天的影像比较直观,但反映的是局部情况,是表象。而我们的夜光影像分析数据,更为宏观,而且结合了人道主义关怀,是对白天遥感评估很好的补充。”

对于本次紧急任务的意义,李熙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对灾情进行实时评估,对救援行动、人道援助、灾后重建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第二是对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是证明了夜光遥感能够快速、宏观的对灾害进行评估,让联合国和各国政府认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为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灾难做一定的技术储备。

2018年,李熙(中)率队访问联合国卫星中心

同时,参与此次紧急制图任务,也让武汉大学师生团队获得了极大锻炼。李熙介绍,他自2012年开始从事夜光遥感领域的研究,并与联合国安理会等机构合作,多次开展包括叙利亚、也门等地的研究,通过夜光遥感影像分析人道主义灾难影响,这次是首次开展灾区实时评估。项目在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的多边合作机制下进行,得到了联合国卫星中心、中科院、国内商业卫星公司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捋顺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机制。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柯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