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该剧讲述京海市一线刑警安欣(张译饰)与黑恶势力的代表高启强(张颂文饰)漫长的缠斗。


(资料图)

目前《狂飙》在豆瓣评分已高达9.1,成为2023年开年最重磅的剧集。有趣的是,随着《狂飙》的播放数据和好评度一起飙升的还有《孙子兵法》。

采访中,当当网介绍,目前《孙子兵法》是当当古籍销售榜第一名;各种版本、注本的《孙子兵法》也在热搜榜中跻身排行榜前列;在最近七天的销售热榜的top20里,有5个版本的《孙子兵法》。而2021,2022年全年榜单里都没有《孙子兵法》,只有在2019年年度榜单中出现过一次《孙子兵法》。由此,影视剧的带动效应可谓显著。

中华书局表示,冲上热搜的《孙子兵法》版本为其社出版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系列中的一本,简称为“三全本”《孙子兵法》。“目前,此书冲上了京东、当当古籍畅销榜第一,热销到断货。两家挂出预售之后,读者仍热情不减。这两天重印的三全本《孙子兵法》即可入库发货了。”

另外,在微信读书平台,《孙子兵法》相关的讲解书籍也位列微信读书飙升榜第一名。

在剧集中,这本书首次出现在《狂飙》的第4集中,安欣到菜市场去看望还是鱼贩子的、曾被欺负的高启强,安欣对高启强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样,要读读《孙子兵法》,高启强趁机让安欣给他开了一份书单;第9集中,两人已经正邪分明,安欣到高启强家试图找回自己丢失的枪支,看到一本《红楼梦》,这是当年他给高启强开的书单之一,《孙子兵法》应当也在高启强的案头。

第15集中,《孙子兵法》再次出现。已经成为集团老总的高启强在办公桌上阅读和做笔记,在弟弟的追问中,高启强向他展示手中因为勤于翻看已经读得破旧的《孙子兵法》。

《狂飙》剧集中,高启强在看《孙子兵法》

《狂飙》剧集中,高启强随口引用《孙子兵法》中的“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提醒弟弟高启盛在莽村改造项目上,对李有田等打击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不要做得太过分。

“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这一部分写的很精彩,讲的是战争中的心理战部分。其整段内容为: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

其中,“围师必阙”是作战的“八戒”之一,说的是围困敌人的时候,不要完全围死,因为围死了,敌人见没有活路,就会做困兽之斗,拼死抵抗;如果给敌人留一条活路,敌人就会一心想逃跑,因而没有斗志。“穷寇勿迫”,也是说对于陷入穷途末路的敌人不要逼迫,否则会敌人会拼死求生。

这样一个细节就可见,《孙子兵法》洞悉人心与战术,是极为迷人的。关于《孙子兵法》是一本怎样的书,它是如何流传至今的,让我们从头讲起。

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

《孙子兵法》的版本流传

最早记载《孙子兵法》的是西汉前期司马迁所撰著的《史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由此,后世多认为《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的军事家孙武所著,流传至今的最主要有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全文共计六千字左右。

但是短短六千字的《孙子兵法》为历代研究者所重。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曹操是《孙子兵法》的最早注解者之一,他的《孙子略解》,又名《魏武帝注孙子》,是现存的《孙子》最早注释本。

唐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印刷技术的进步,《孙子》的注解与流传进入到新的阶段,研究《孙子》成为一时之风尚,各种单注本、集注本以及合刻本纷纷面世。

据不完全统计,唐宋以来,为《孙子》作注者有二百余家,存世的亦在七十家以上。其中著名的注家,包括杜牧、李筌、贾林、杜佑;宋代有张预、梅尧臣、王皙、陈皞、施子美、何延锡、郑友贤等;明代有赵本学、刘寅、李贽、黄献臣等;清代则有邓廷罗、顾福棠、朱墉、黄巩等。

在版本流传上,《孙子兵法》流传下来的主要分为三大系统,分别为竹简本、武经本、十一家注本。

竹简本即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孙子兵法》最早的手抄本。汉简本的最佳整理本是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子》。

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

武经本即指宋刻《武经七书·孙子》。《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集。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汇编而成。宋本《武经七书·孙子》是现存《孙子兵法》最重要的版本之一,自宋代至明末清初,《孙子兵法》的流传始终以《武经》本为主导。

中华书局出版、以明刊本《武经七书》为底本,参校四库本的《武经七书》

十一家注本,即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一般认为,《十一家注孙子》初刻于南宋绍兴年间,现存的诸宋本当刊刻于乾道年间。清代孙星衍以华阴《道藏》本《孙子集注》为底本,依据《通典》《太平御览》等典籍,对明传宋辑的“孙子兵法”之注释开展校订,就十一家注本作了认真的校订考辨工作。孙星衍所校《孙子十家注》也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孙子兵法》读本。

中华国学文库本的《十一家注孙子》汇集了曹操、杜牧、梅尧臣等古代十一位学者对《孙子兵法》的注释成果,保存了许多古本异文、校说和古代训诂。

后世的《孙子兵法》的注解者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出更适于读者阅读的诠释。如上文提及的卖断货的中华书局“三全本”《孙子兵法》,译注者、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的陈曦教授以杨炳安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本,吸取古今整理、注释、校勘成果,对《孙子兵法》全文进行注译,每篇逐一题解,并将孙子思想放在先秦诸子、先秦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阐发。

陈曦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化若译注的《孙子兵法》,在军事家郭化若注评的基础上加上了曹操的注,将孙武、曹操与译注者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还原我国两千年来军事思想演化的脉络。

郭化若译注

《孙子兵法》:中国的军事哲学

孙中山曾评价:“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前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是解释当时的战理。由于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

虽然想起《孙子兵法》,我们总是联想到各种阴谋与计策,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以诈立”等等,但是《孙子兵法》其实并不只是提出一些奇谋巧计,而是很注意全盘打算、小心地计算实力。

《孙子兵法》中对于实力的计算叫“五事七计”,其中,五事为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实际就是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

具体而微处,《孙子兵法》也对战争矛盾现象的洞察,提炼出一系列兵学概念和范畴,诸如攻守、强弱、奇正、虚实、形势、众寡、劳逸、治乱、勇怯、利害、主客、迂直、远近。这些彼此矛盾的范畴并非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相依存、普遍联系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的。孙子认为:“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孙子兵学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和思想体系,揭示了军事斗争领域的一般规律,而这些规律性认识对人类社会诸多具有矛盾、对抗性质的活动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比如,孙子兵学与商战的关系十分密切。商业活动与战争一样,以求“利”为目的,以“争”为核心,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范蠡就曾以《孙子兵法》思想指导经商实践,他的理论是“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此说显然脱胎于《孙子兵法》:“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超越了兵家范畴,可以称为是一部极具概括、抽象、辩证的哲学著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