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王可 苏报通讯员 华施思
(资料图片)
昨天,姑苏区“金浦·视界1956”文创产业园里一片繁忙景象,新尔盛智能科技、雯青文化等多家企业正在进行入驻前的整理工作。在园内一家名为“梵熙园艺”的创意景观公司,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搬运办公用品,保洁人员正在打扫办公室……
为助力姑苏区数字创意和高技术服务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今年以来,平江街道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和优势,联手辖区多个产业园创新打造“平江文创人才街区”,建载体、优生态、强服务,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催生数字创意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聚力创新
打造“文创人才街区”
产业园等载体空间是优质企业落地生根、成长壮大、形成集聚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平江街道将“聚力创新”作为产业园的发展导向,持续利用“文化+科技”的创新产业深度融合模式助推产业发展。
今年,街道对大儒巷33号原六六视觉老厂房进行旧貌提升,打造“金浦·视界1956”文创产业园。该产业园定位为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数字文化产业、科技+艺术展示等业态为主,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发展新动能。
为了进一步解决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问题,平江街道联合花里巷产业园、德必姑苏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等辖区产业园,在平江历史街区打造“平江文创人才街区”,通过同类行业集聚入驻,让人才、政策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形成业态合力,有效提升整个产业群的竞争力。街道还配套了总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招商载体,以高品质、高能级的配套,助推企业落地、产业集聚。
发挥资源优势
加速项目落地
戴着耳机,循着声音的指引探索平江历史街区……近日,一群年轻人以沉浸式感官体验剧本的形式“打卡”平江古巷。结合平江路潘宅的历史故事,这出“沉浸式感官体验剧”借助声音仿佛构建了另外一个时空。耳机里,虚拟人物小潘带着大家走走停停,穿过阿婆吴侬软语叫卖白兰花的声音,穿过街头巷尾起锅炒菜的声音,让年轻人以别样的视角穿过一条条古街巷,感受烟火气与人情味。由旅德音乐家、德国海德堡剧院国际项目经理邵璐牵头创办的“沉浸式昆曲戏剧演艺项目”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元素互融互通,为古城带来具有国际视野的沉浸式体验文化新业态。
这是今年平江文创人才街区新落地的重点项目“云游驿站”。平江文创人才街区位于平江历史街区内,这片区域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有着极为丰厚的历史积淀。为此,街道积极助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一方面一如既往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依托数字经济,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植文化产业生态,与平江路的线下商业模式相融合,打造蕴含江南文化气氛的原生虚拟世界。“日后,‘云游’苏州或将成为通往数字‘江南’的工具,不管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在‘姑苏古城’游览娱乐,成为年轻人打卡古城的流量密码。”平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优细节服务
助力企业发展
作为姑苏区首个高品质人才街区,为保障政策的精准落地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平江街道积极发挥“金牌店小二”精神,在政策扶持、手续办理、改造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服务。通过惠企政策数据库、政策日历等功能,让企业、商家了解政策速配、政策索引、行政审批窗口等服务,全面了解市、区政策,随时随地掌握政策最新动态。
街道还组建了一支年轻化、复合化、专业化招商队伍,专职开展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为有意入驻辖区的企业提供点对点定制服务。截至目前,已组织“规上企业”统计工作业务培训、高企申请辅导培训会、法律法规宣讲会、文化产业人才座谈会等诸多活动;针对初创企业、小微企业政策获取途径滞后、单一等问题,还组建了企业联系微信群,及时传达各类项目申报通知,随时为企业答疑解惑。
平江街道将继续推进平江文创人才街区建设,助推文化企业集聚,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