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周函 通讯员 凌琳)59岁的赵先生患心力衰竭,近日在苏大附一院心内科,医生为他同时植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养护”加“急救”强强联合,一站式解决难题。据了解,这也是江苏首例CCM联合ICD植入手术。

近日,赵先生连续发烧还突然出现晕厥,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苏大附一院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检查显示,正常人的射血分数为50%-70%,而赵先生仅为25%,属于严重心力衰竭,而且在规范化药物治疗下,病情仍继续加重,随时都可能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苏大附一院心内科主任蒋廷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为他进行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联合治疗,在实现自动除颤、预防猝死的同时,增强患者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衰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据介绍,心脏收缩力调节器相比传统起搏器,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为目标,不影响心率和心律,而且还可以无线充电、使用寿命长;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则能在监测到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时,立即进行除颤治疗,帮助恢复正常心律,拯救生命。“两个装置,一个负责急救,一个负责养护,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精准放置两个装置的导线。”蒋廷波介绍,该手术需要在患者右心室内同时植入四根电极,且彼此间距不能小于2厘米,才能确保正常感知与起搏,避免相互信号干扰,这对手术团队操作要求极高。

术中,蒋廷波教授团队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导线操控技术,首先从左侧完成心尖部除颤电极和心房电极的植入,随后从右侧先后植入两根主动起搏电极。术中测试参数良好,电极准确植入在健康心肌上。手术耗时约100分钟,术后赵先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次日心功能就明显改善。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好比心脏‘发动机’,是器械治疗心力衰竭的新突破,为赵先生这类此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蒋廷波介绍,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填补了当前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今后,随着临床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有望使更多心衰患者获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