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正在手绘书签。 记者 王可摄
精致的旗袍盘扣。
【资料图】
女孩心仪的手绘书签。
【苏式生活深体验】
本报记者 王可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这里有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围井而居的市井生活画卷,关于老苏州的生活写照,比比皆是。如今平江路还出现了一批主打“精神消费”的文化业态,满足当下年轻人对精神愉悦、感官体验和文化氛围的新需求。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年轻网友还专门设计了平江路的“文艺新玩法”,专门打卡平江路老街上的“精神消费”实体业态。“年轻力”让这条老街收获新的流量密码。
打卡手绘书签
“声声慢”女孩受热捧
“眼下苏州正是丹桂飘香的时节,而你的名字里正好有个‘桂’字,我给你画一幅‘苏州赏桂图’,作为旅行的见证吧!”在平江路北段一间小屋里,老画师正在手绘书签。六七分钟后,一棵婆娑的桂花树便跃然于卡纸上“随风摇曳”。
“小姑娘,我再帮你配首诗吧。”说罢,老画师在桂花树旁,写下“桂树窗间卧看云,风吹花落紫纶巾”的诗句,并将出处娓娓道来:“苏州光福是全国五大桂花产地之一,明清时期老苏州最爱到光福的花市赏桂,形成传统习俗。这两句诗来自元代诗人倪瓒,以此表达对苏州桂花的情有独钟。”随后,老画师系上丝带,将这张别致的书签交到顾客手里。“希望你们来到苏州,来到平江路,不只看风景,更能收获绝佳的文化体验。”
这位老画师名叫傅承浩,在平江路北段经营一家“书签小屋”。最近,他凭借“手绘国风书签+安利苏式生活”的特色成功出圈,成为社交平台的红人,单条视频最高点击量突破70多万。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把“书签小屋”挤得满满的。
与傅承浩“书签小屋”一同火出圈的,还有平江路南段的“琵琶语”评弹馆。伴随着弦索叮咚,馆主吴亮莹怀抱琵琶端坐在台前,一段熟悉的旋律过后,苏州评弹版《声声慢》响起,清丽甜美的吴侬软语玲珑婉转,粉丝们争当“声声慢”女孩,到平江路打卡。12点开售门票,11点门外已排起长队……
有网友总结了平江路的“文艺新玩法”:到书签小屋买手绘书签,到缘杨裁缝铺听店主讲一讲藏在盘扣里的老苏州的生活“密码”,再挑选一件苏式旗袍到“琵琶语”评弹馆听一曲《声声慢》,看馆主吴亮莹如何以玲珑婉转的吴侬软语,诠释演绎俞大纲心中的“中国最美声音”……
为精神富足买单
收获更多深刻体验
昨天,记者见到游客田菁时,她正在平江路缘杨裁缝铺试穿苏式旗袍。这位“北方大妞”穿上旗袍,瞬间变成小家碧玉。她还饶有兴致地跟着店主杨蓓在一枚枚盘扣里探寻苏州人的生活美学。“原来苏州人的生活可以这么精致,每到一个节气,盘扣就会跟着变,春分做玉兰花盘扣迎春;立夏做荷花盘扣把清凉‘穿’上;眼下桂花盘扣就十分应景。”田菁说。
对于田菁来说,与几年前来平江路相比,这次故地重游收获了全新的精神享受。“挑一件苏式旗袍,求一张手绘书签,听一曲苏州评弹,了解当地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更是当了一回‘苏州人’,收获绝佳的精神和感官体验。”
游客施文倩来自重庆,是一位博士研究生。在她看来,随着“国风”“国潮”越来越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也愈加深刻,购买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服务成为他们表达情感、彰显个性的重要方式。“平江路让我看到年轻流量真的能转换成新的购买力。年轻人更愿意为精神需求买单,是手绘书签延伸出的情感内涵,也可以是听完苏州评弹的视听体验。”施文倩如是说。
浸入式文旅体验
让游客慢下来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姜寿林告诉记者,2002年平江路启动修缮保护工作,变成如今修旧如旧的古城面貌,成为最能体现江南文化的区域。如今,平江历史街区还致力于循着一个个历史坐标打造“真苏州”和“慢生活”的体验式休闲街区,引进大批符合调性、彰显苏式生活的店家,一系列主打“精神消费”的小店在此落地开花,年均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
近几年来,平江街道还以传统苏工苏作为主线,在平江路推出融入苏州特色的文艺市集,打造“金谷里艺术街区”“东升里文化长廊”作为串联狮子林、拙政园、观前街的重要节点,并邀请“原住民”将平江路的文化脉络融入故事里,为游客提供实境课堂讲学服务。延续“晒书”传统,推出“平江晒书节”传播江南文化,为游客增加深度游览体验。
“平江路串起了丰富的浸入式文旅体验,让游客不再走马观花,而是走进深巷感受姑苏城的文化内核,深度领略苏式生活之美,收获独特的游览体验。”平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留军表示,平江路得天独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让游客的脚步和思绪停留在古城,与这座城市一起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