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正在中街路社区巡查的“巷管家”姜月娟。 记者 李浛芃摄
提供服务越来越多,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本报讯(记者 李浛芃)今年72岁的姜月娟,在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住了二十多年。她不仅是中街路片区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亲历者。在她印象里,变化最大的当属开放式小区和背街小巷交通的畅通。
作为典型的背街小巷,中街路片区错综复杂的街巷形态、开放式的生活区、无专业物业的管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烦恼。而其中停车难问题是居民“最扎心的事”。“我的女儿以前每次来都要兜好几圈才能勉强找到一个停车位。久而久之,女儿也来得少了。”姜月娟说,去年经过“巷管家”的多方协调,东百花巷内一片闲置的空地开辟成为便民停车场,新增了两百多个车位,既改善了环境,也能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停车服务。
姜月娟口中的“巷管家”其实不是特指一个人,而是金阊街道创新探索打造的一支由社区工作人员、巡特警、交警、环卫工人等组成的队伍。在她看来,有困难,找管家,准没错。除草修树、电器维修、工程维护……“巷管家”制定实施的6大类131项便民服务清单,让生活在古城街巷中的居民有了身边贴心的“好帮手”。不仅享受着“巷管家”带来的便利,姜月娟也是“巷管家”的一员。“退休后我就是居民小组长,那时候还没‘巷管家’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就是在履行着类似的职责。”姜月娟说,在她看来,到2020年底成立“巷管家”队伍后,近年来居住环境、街景环境、为民服务的提升,既离不开相关部门硬件软件的打造,也少不了“巷管家”走街串巷的悉心维护。
昨天,她还兴致勃勃地领着记者来到了“巷管家”调度指挥中心,5G智能安防云平台上的数据每秒都在更新,负责着整个服务区域的日常监测、运行管理和应急调度。“以前我们发现问题靠‘随意兜’,碰到了才处理。而现在可以‘精准兜’。”姜月娟说,前阵子台风天,平台突然报警高师巷一处老宅墙面发生了5度倾斜,“巷管家”接到反馈后,连夜转移了5户居民。
如今,姜月娟每周一至周五都会在中街路片区第三网格巡查,日行1万多步,将所见所闻上报解决。她告诉记者,目前“巷管家”不仅服务于中街路片区,更辐射桃花坞片区、石路片区和阊门片区,已覆盖古城的11个社区。姜月娟也希望让“巷管家”成为游客游览古城的讲解员,向来访者讲述街巷故事,传播江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