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刘晓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区停车难、出租房安全隐患问题……在苏州高新区通安镇,随着越来越多民生小事通过协商议事得到圆满解决,居民幸福感正节节攀高。
近年来,通安镇紧扣民生实事,广泛开展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活动,引导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如今,华通六区的“小板凳”议事会、华通五区的真山茶馆、华通一区的“阳光议事”会客厅等诸多议事品牌相继落地,聚焦居民身边事,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持续发力。
创新议事平台方便居民说理说事
日前,在华通一区“阳光议事”会客厅启用仪式上,与会居民代表把各自诉求投入了民意邮筒中。
汇集“民生”议题,共商民生实事。华通一区以阳光会客厅为空间载体,打造“协商议事新平台”,建立社区特色议事机制,设置“红色民意邮筒”开辟居民诉求新途径,以便捷有效的方式接受群众反馈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善治能力。
架起沟通连心桥,这不是通安镇协商议事首次创新。近年来,从室内议事到室外议事,从传统开会模式到以茶论事,从固定式到移动式,一系列议事平台为居民开辟便捷说理说事的“地儿”。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华通一区着力创新培训机制,开设周周学、月月谈、季季讲、年年比四部分课程内容,定制社区工作者、党员和议事会成员课程培训体系,为民生服务提质增效打好基础。
“1+N”体系集聚更多更广智慧力量
前不久,在通安镇华通四区商业街上,“噪音扰民”一度让周边群众百般困扰。
原来,商业街上有一家艺术类培训机构,每天都有学员们敲打着乐器,一定程度影响了周边商户及居民。得知相关困扰后,华通四区召集培训机构负责人、物业、商户代表以及商户产权人共同协商,采用“三步五聚”协商议事方法,经过协商,由培训学校制定秋季课程表,列出架子鼓上课时间段,并约定“静音”时段。再由房屋所有者华通资产公司对公共区域面积进行统一规划、将原先石膏板隔断墙面改为砖砌墙面,进一步提升隔音效果,帮助商户解决了实际需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民生“小事”又好又快得到解决?通安镇全力构建“连心”服务“1+N”体系,积极吸纳老党员、居民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区组织代表等共同参与议事协商。如今,不仅噪音难题解决了,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商业街停车难、社区绿化修剪等关键小事都在多元化议事主体的共商共议中有效推进,获得居民的连连称赞。
“点单”模式精准解民忧暖民心
开展协商议事,居民来“点单”。
“我们小区地下停车费比周边小区都高,希望可以降一降。”“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人在广场上休憩聊天,但是椅子太少了,如果可以增加一些长椅就好了。”“自从住进了小高层的楼房,晒被子成了一大难事,希望可以设置一块专门晾晒的地方。”
每周,华通六区“小板凳”议事会都会收到不少居民提出的建议。社区组织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退伍军人、居民代表等参与议事,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全程跟踪监督实施。日前,“点单”模式已经推动通安镇华山花园的协商馆、为老馆、亲子馆三大架空层主题馆见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