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品吴地中秋雅韵、赏桃坞民俗风情”中秋游园会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举行。“嫦娥”下凡等活动内容仿佛让观众穿越回了古代。记者 张健摄
(资料图片)
“门神”迎客。记者 张健摄
逛街市猜灯谜。记者 张健摄
活化利用文化载体,持续擦亮千年古城文化地标——
本报记者 李浛芃 本报通讯员 朱丹虹
昨天下午,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中秋游园会在唐寅故居文化区举行。一走进唐寅故居文化区,市民游客的目光就被站在门口的真人版“门神”吸引,纷纷驻足拍照。
据了解,此次中秋游园会通过民俗节庆活动和非遗文化展演,诠释苏式生活美学内涵,推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成为非遗集中展示区、弘扬吴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及古城旅游新亮点,让古城焕发更大生机活力。
活用文化载体
打造沉浸式国风游园会
在学圃堂中,游客薛丽雯正在创作一张“事事(柿柿)如意福”主题年画,取墨、刷色、铺纸、印制……亲手完成木版年画的她,兴致勃勃地向家人展示。据了解,唐寅故居文化区中所有的堂、斋、室名称都出自唐寅书画作品,学圃堂一旁的六如堂,则向市民游客展示了唐寅的生平及桃花坞地区的历史更迭。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位于古城区西北部,占地面积1.84平方公里,片区内历史建筑众多、人文价值丰富。2010年,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启动,工程项目主要围绕唐寅、泰伯和非遗三大亮点,挖掘、保护传统文化,重点打造唐寅故居文化区、泰伯庙及阊门西街文化区。一期工程中的唐寅故居文化区已基本建成,泰伯庙已免费对外开放。
依托该载体,今年中秋佳节,以“唐寅”串起“中秋”,开展沉浸式中秋游园会活动。游园会线下通过设置民俗体验区、文创市集区、艺术欣赏区等不同区域,将传统的中秋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元素有机结合,让市民游客近距离触摸和品读江南文化魅力。线上则以直播形式,带领广大网友走入桃花坞,感受历史文化片区新活力,提升桃花坞IP影响力。
打破舞台边际
用文化味提升烟火气
“今日里是欣逢佳节同游……”在禅仙居中,评弹演员一曲《赏中秋》唱腔优美,吴侬软语娓娓道来,九转三回呖呖莺声。记者看到,游园会现场设置了多处昆曲、昆舞、评弹等文艺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表演打破了舞台边际,将唐寅故居文化区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变成以往戏剧演出的“舞台”,市民游客走走停停沉浸其中,充分感受江南文化之美。
早在明清时期,桃花坞地区便是苏州传统手工艺重要的生产地与集散地,是文化与创意设计与产业最初融合发展的典范。在文创市集区,书画、瓷器、苏扇……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受到了文创爱好者的追捧。“这些文创产品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我选了好几样准备带给亲朋好友!” 游客李妍说。此外,活动的现场氛围布置上,也融入了明月、星空、玉兔等中秋元素,呈现出月满团圆的视觉盛宴。
留气韵聚人气
持续擦亮千年古城文化地标
古城的保护与更新,既要留住气韵更要聚人气。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作为苏州全新升级改造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对古城文化保护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对片区内物质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一种提档保护。
“在建设的同时,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也曾举办贯穿一整年的‘创意·四季桃花坞’系列活动,用非遗传承展现具有姑苏特色的文化底蕴,吸引市民了解、热爱姑苏文化,助力姑苏古城保护、文化传承、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苏州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健说,接下来,还将打造更多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致力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打造成为江南文化的多维展示窗口、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据了解,该片区结合招商等方式,持续导入优质资源,不断提高片区吸引力,结合桃花坞及姑苏区的地域文脉特色,形成集办公、餐饮、住宿、沉浸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微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