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周函 通讯员 冯元)世界最小、近似胶囊的无导线起搏器,近日在苏大附一院心内科成功植入,助一名73岁的老伯重获“心”生。据介绍,该手术为全省首次开展,与传统导线起搏器相比,新型无导线起搏器无切口、无伤疤、无囊袋,让患者的心脏跳动更趋近于正常,大大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8月7日,73岁的王老伯因晕厥被送入苏大附一院心内科,经检查,老人患有房室传导阻滞,这意味着,连接心房和心室的“电路”会时常断开,出现心脏停跳,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据介绍,王老伯的病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帮助心房和心室恢复正常节律,但完善检查后,医生发现,老人患有糖尿病,近期还做过心脏支架手术,需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若按常规方法在胸口“挖洞”植入有线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囊袋出血和感染风险极高。在分析患者病情和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后,心内科主任蒋廷波决定为他植入最新一代具有房室顺序起搏的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

8月8日,蒋廷波和心内科主任医师邹操带领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员,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股静脉穿刺,顺着导管将起搏器植入到患者的心腔内部。手术时间仅30分钟,由于无导线、无切口、无囊袋,患者创伤更小,感染风险小,术后恢复快。

“患者就像打了一针,胸口没有任何伤口,也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蒋廷波介绍,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克、兼容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同时,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方面,还可以智能感知心房信号,实现生理性的房室同步起搏,让心室和心房的跳动步调保持一致。新技术的开展,将让更多高龄老人、感染风险高等心律失常患者受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