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乡村振兴》。


(资料图片)

农民画《舞动乡村》。

农民画《我爱我家》。

150幅作品一一展开,好比一幅记录乡村变迁的长卷——

农民画家“马良”手绘家乡40年

本报记者 王小兵

民居错落,粉墙黛瓦;果园采摘,冷链配送;河水环绕,鸭子嬉戏;割稻体验,好不热闹……这正是农民画《乡村振兴》描绘的家乡,这幅画出自吴江区黑龙村农民周鑫华之手。

手绘家乡40多年,如今农民画非遗传承人周鑫华画笔下的乡村,已和当年大不相同。将他这些年所绘的150幅农民画一一展开,堪比一幅记录乡村变迁的长卷,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民风民俗,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于是,看过动画片《神笔马良》的人说,周鑫华就是村里的“神笔马良”,只不过马良是让画成真,而周鑫华画中的美丽乡村已然成真。

40年变迁,乡村如画

周鑫华的画室,就在一片田园民居中。他家是幢两层小楼,房前屋后农田环绕,画室位处一楼,开窗便是田间风貌。

画室柜台上,是周鑫华的新作《乡村振兴》,长100厘米,宽73厘米。“主要是为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作《乡村振兴》,周鑫华花了10天时间,他想通过图画真实描绘时下的家乡以及家乡人的生活。

周鑫华说,《乡村振兴》以现代农村农林牧渔等丰收为主要场景。河荡清澈、鸭子嬉戏、白鹭纷飞,表现的是新农村的生态环境;果园采摘、冷链配送、游客割稻,展现的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此外,崭新的民居、满载的轿车、舞龙的喜悦等,表现的都是家乡的巨大变化和他创作时的真情实感。

《乡村振兴》只是周鑫华40多年来创作的150多幅农民画中的一幅。他的每一幅作品,讲述的都是身边的新人新事以及农村生活的变化。

1991年的《新房》,画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农村新房,那时的喜床和其他家具都是请木匠制作或雕花的,新婚床上的被子一般是4至8条,梳妆台上的龙凤花烛和一对寿饭碗,象征夫妻恩爱,长命百岁。床两边所挂的秤杆,表示称心如意。甘蔗表示甜甜蜜蜜。八吉形状的被拍,床上还挂上“登科、发禄”之类的吉语,象征子孙后代高中状元之意。几只大红色的箱子称大官箱、小官箱、宝盒,脚踏板上的子孙桶、暖炉等等,都是充满喜庆寓意的传统家具。

1999年的《我爱我家》,描绘改革开放20年农村新面貌:村里一幢幢小洋房,小河两旁绿树成荫;桥面上,中巴开到了家门口,人们骑上了摩托车;屋内,一对新人正在歌唱“春天的故事”;小河里,卖茧的船儿,仿佛能听到欢快的摇橹声;渔船上,渔民在打鱼之余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河道中,一群白鹅向天高歌。画作展现了一派繁荣的新农村景象,讴歌了改革开放的喜人成果。

2020年的《大运河流进新时代》,主要描绘京杭大运河九里石塘、运河大桥畔,运河中运输船往来不息的景象,展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连环画练手,版画家引路

周鑫华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小时候家里穷,他没有纸笔、颜料,就像动画片里的“神笔马良”一样,把泥巴、木头棍当成自己绘画的材料和工具。在河边放鸭,看着小河里欢腾的鸭子,他就情不自禁地拿起木棍在河边画画;灶屋里,帮妈妈烧火时,他也在地上作画。

后来,村里来了一位“下放”的干部,就住在周鑫华家里。那位干部画得一手好画,经常有村民请他去画像。他知道周鑫华喜欢画画,不时指导他,周鑫华受益匪浅。从此,周鑫华更喜欢画画了。

小学五六年级时,周鑫华偶然觅得一本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爱不释手。连环画中秀美凝练的线条勾绘,让他对白描画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课余时间捉黄鳝、鱼虾,再换钱去买颜料、画笔,花了很多个白天和夜晚,把连环画从头到尾临摹了一遍。那些画在村里成了抢手货,被村民们争相传阅。周鑫华送了又画,画了又送,乐在其中。如今周鑫华家的抽屉里,还留着几张当年的临摹作品,上面的线条细腻柔和,孙悟空形象生动。

初中毕业,周鑫华学了木工,但是他仍旧没有放弃画画。只要一有空就临摹自己喜欢的作品,还开始创作作品。他在村民中也小有名气,空闲时他还帮着乡亲画枕头画、灶头画等等。通过画画,他在心灵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1988年,对周鑫华来说,是他创作生涯的重大转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版画家马中骏。马中骏听说周鑫华喜欢画画,就鼓励他学习绘画创作。在马中骏的启发和指导下,周鑫华尝试农民画创作,他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把农村司空见惯的景物融进了画作中。他的作品《家乡新貌》,在苏州市首届农民书画展中获得了优秀奖。那次参展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周鑫华创作农民画的热情。

如果说那位“下放”干部是周鑫华的启蒙老师,那么马中骏无疑是周鑫华走上艺术道路的引路人。从此,周鑫华在老师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民画创作中。家乡的民风民俗,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多年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让周鑫华在农民画创作路上收获颇丰,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开始创作农民画以来,周鑫华在国家级比赛中获过21次大奖,在省级比赛中获过22次大奖,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30多次。他的作品还曾被吴江区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友人。这些荣誉是对他作品最好的褒奖。

发展不止,创作不息

创作源于生活,生活在变,家乡在变,周鑫华将继续用手中的笔描绘日新月异的美丽家乡。“在画农民画40多年里,农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今后,只要还拿得动画笔,我就会一直画下去。”周鑫华说。

今年以来,村里的网络直播很火,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网络等新平台销售农产品,这给周鑫华带来了创作灵感。设想即将创作的作品,他想到了网络直播带货场景,想到了短视频制作,想到了村里的产品通过现代物流销往世界各地。

受周鑫华影响,村里出现了不少“新生代”农民画创作者。周鑫华的侄子周峰,正是其中之一。在周峰最近创作的乡村公园主题农民画中,有广场舞,有玩滑板的孩子,有下象棋的老大爷——一幅悠然的当代田园生活场景。

而早从9年前起,在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周鑫华走进八坼小学、菀坪小学,为孩子们开设了农民画课程,在课堂上向孩子们传授农民画技艺,通过创作农民画,让孩子们对新农村生活有更深的认识。如今,在周鑫华身边,已有600多位学生拿起画笔创作农民画,其中60多幅作品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了奖项。

农民画是“非遗”,是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农民画非遗传承人,周鑫华希望通过农民画,展现乡村变化,更希望通过农民画,让更多人重新认识新农村,关注新农村建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