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线上服务,为当事人解开心里的“疙瘩”—— 

在居家状态中找到“秩序感”

□苏报记者 邹强

疫情之下,心理咨询师无法面对面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居家办公的他们,迅速调整好工作状态,用线上服务方式,为当事人解开心中的“疙瘩”,用心理疏导帮助大家找回“秩序感”。

昨天上午9时,覃小珊在家中准时打开电脑,开始撰写《心理咨询工作小结》,记录下居家隔离人员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进行分类化心理调适和心理抚慰的对策。上午11时,她打开冰箱,取出前天晚上备好的食材,简单加工一下,为在家上网课的女儿准备好午餐。下午1时,女儿又开始上网课,这也是覃小珊线上接待咨询的时间。她通过微信视频或是QQ,为有需要的客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用专业知识缓解当事人因疫情而造成的恐慌、焦虑等。

覃小珊是苏州工业园区镜映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今年春节过后,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她开始居家办公。“在家办公,刚开始多少有些不适应”,覃小珊说,“比如在和当事人视频沟通时,突然孩子跑过来,要我完成学校的作业打卡和拍照上传。又或者我正在电脑上写文章,忽然楼下传来‘赶快下来做核酸’的通知,结果工作被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打得零零散散。所以我及时调整,给自己制订一个符合当下情况的工作生活时间表,让居家办公变得规律起来。”

除了工作状态的调整以外,这场疫情也让覃小珊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心理咨询,通常需要面对面交流。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当事人言谈举止,可以捕捉到当事人微妙的心理变化。现在没办法做到面对面,那就通过线上方式更加细致地服务。”覃小珊说,“我尽量采用视频聊天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服务。”

通过线上方式,覃小珊已经为数十名顾客提供了心理疏导和帮助。

“从我接待的求助者来看,真正在心理上出现大问题的人不多。多数人是因为被疫情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产生了不适应。”针对如何调整居家期间的正常生活节奏,覃小珊给出了建议,“有规律的作息,是人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持自身正常工作状态的一种方式。建议居家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工作生活时间表,合理规划工作、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在居家状态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秩序感’,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接下来,我还考虑拍摄心理疏导类专题小视频,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面对未来。”覃小珊如是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