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记者 朱琦)《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向人民交出的成绩单,也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张答卷怎样书写才能让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真正做到既有高度、添底气,又接地气、贴心窝?昨天,与报告配套发布的40个名词解释将“向人民作答”的满满诚意体现在字里行间。

“水乡客厅:位于沪苏浙交界处,是依托长三角原点,由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功能样板区,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让代表委员直呼眼前一亮,纷纷为这项贴心创新之举点赞。“有些词汇平时常常看到,但是精准含义却不是很清楚,今年的报告给大家长知识了!”

全球“灯塔工厂”、独角兽培育企业、古城细胞解剖工程、G60科创走廊……4折页、40个名词解释可以称得上是政府工作报告的迷你词典,收录的不少词汇是以前没见过或者不熟悉的概念和特定用语。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一区两中心’”,在名词解释中可以看到,“一区两中心”指的是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手报告,一手名词解释,现在读报告更顺畅了!”代表委员说。

记者注意到,名词解释中有些是专业领域的专用名词,有些则是具有江苏和苏州地域特色的用语。如证照分离、REITs、城市TOD、EOD模式分别是审批、金融、规划、生态方面的专用名词,“一区两中心”、苏商通、两湖两线、运河十景,则是苏州味十足的地域特定用语。再例如“一件事一次办”“两个免于提交”“46条企业纾困政策”则同企业和市民息息相关,读来分外暖心。

“一份好的报告首先要让老百姓看得进、读得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名词解释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中的一项探索,把当前政府各项工作中最新的词汇和表述收录进来,使报告更具有时代性,同时又做好详尽的词语解释说明,真正贴近老百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