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瀚墨 通讯员 刘宇博)日前,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关节外科完成两例高龄患者的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患肢长度均得以恢复,顺利实现下地行走。
78岁的陈老伯和85岁的孙阿婆分别于17年前和12年前进行了全、半髋置换术。近一年来,他们先后逐渐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跛行等症状。“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患者的人工关节进入‘保养期’。”市立医院本部关节外科主任陈广祥介绍,长期磨损、感染、创伤、骨质疏松等,都会引起假体松动、下沉和髋臼磨损、内陷,导致患者的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及下肢短缩畸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据介绍,由于要取出松动的原假体,因此相较于初次置换,全髋关节翻修术难度更大,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在对两位老人的病情研究分析后,专家团队为他们“量体裁衣”,设计了针对性的翻修手术方案。术中,医生为陈老伯充分松解疤痕和软组织,完整取出了松动假体,以其自体骨植骨“修补”恢复了其原有的髋关节旋转中心;为孙阿婆仅更换了髋关节双极头,减少了手术创伤。目前,陈老伯正拄拐下地进行康复训练,而孙阿婆则已实现正常行走。
“完成关节置换手术并非‘一劳永逸’。”陈广祥提醒市民,假体松动是髋关节置换后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患者在术后较长时间内均感受正常,但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关节不适,不能缓解甚至逐渐加重,则要警惕假体“罢工”可能,应及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