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凌欣炜
联系苏州市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属地体育部门,了解掌握情况;及时组织开展预付卡风险宣传工作,通过媒体平台发布预付式消费风险警示……这是日前针对苏州多家健身机构突然关停倒闭事件,苏州市体育市场管理处(市体育稽查支队)迅速做出的一系列反应。近几年,苏州市体育市场监管部门开拓创新,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同时,为群众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营造安全氛围,为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做实“常规动作”
深入一线开展执法检查
炎炎夏日,游泳场所是人们的消暑首选,更是孩子们的水上乐园。为加强游泳场所安全监管,有效保障泳客生命安全,苏州市体育稽查支队每年6月底启动常态化的夏季游泳专项执法行动。
在今年的专项执法行动中,市体育稽查支队根据“双随机 一公开”的执法检查要求,一方面与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联合监管,通过江苏省市场监管平台,按照2%的比例进行全市抽查。另一方面由体育部门单独进行双随机抽查,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对市本级游泳场所进行抽查。同时,加强与各市(县)区的协调配合,积极与姑苏区、相城区、吴中区等开展联动执法,弥补当地执法力量的不足,扫除监管盲区。截至目前,已检查77家游泳场所,开具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19份,对7家违规经营主体实施了行政处罚,另有1家行政处罚正在执行办理过程中。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市体育稽查支队还对体育健身场所开展疫情防控随机检查60余家次,对市区潜水、攀岩场所、花样滑冰场所、大型公共体育场所控烟开展100%全覆盖的专项监督检查。所有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结果均在国家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江苏)、省市场监管平台、信用苏州、市体育局官网等平台上公示。
做细“创新动作”
用行业自律破监管难点
今年,在体育市场综合治理方面,苏州市体育市场管理处以攀岩项目为试点,创新市场监管模式,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借助行业协会推进事中事后监管。
自攀岩项目入奥后,其推广和发展就驶入了快车道。在苏州,攀岩爱好者逐年增加,攀岩馆也开始多了起来。目前,苏州大市范围内有12家攀岩机构正常开展经营活动,部分机构开始连锁化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规范攀岩经营活动,构建健康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让该项目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带着这样的思考,今年5月,苏州市体育市场管理处联合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召开了攀岩经营者座谈会,探索制订行业公约。通过行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经营者“三位一体”的布局,联合开展了攀岩机构诚信经营声明的倡议活动,同时发布攀岩经营场所准则的行业规定,促进攀岩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0家攀岩机构积极响应,签署了声明书。
“行业协会指导下的市场自律,是政府监管的有力补充。”苏州市体育市场管理处负责人张毅表示,以经营者自律为主要抓手、多层次约束手段相结合的模式,更有利于提升维权效率、规范行业发展。
做精“自选动作”
探索体育市场综合治理
长期以来,健身行业预付卡乱象是体育市场监管的一大痛点。今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预付卡管理办法》,4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出台后,市体育市场管理处高度重视,赴大型健身连锁企业进行调研,引导大型连锁健身机构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稳定经营。但在调研中发现,《办法》赋予体育主管部门的监管权力比较有限,对于健身经营企业不按规定或约定履行提供服务承诺、退回预收资金余额等侵犯消费者权利的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查处手段和措施,主要运用信用约束机制来规范经营主体,对于缺乏信用的不良健身企业来说监管效果不明显。
“预付费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要使其有效、合理、健康地运转,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张毅透露,当前苏州体育部门正在积极配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探索建设体育健身领域的预付资金信托管理系统,推动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资金监管工作。此外,相关人员仍在研究开展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监管的其他可行性方案,例如召开健身行业自律工作推进会,探索建立行业“红名单”等,预防和减少因冲动消费引发的纠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