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剑青在志愿宣讲中展示两架飞机模型。 受访者供图
他是退伍老兵的知心人,十年如一日宣讲红色故事——
肖剑青: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记者 陆飞龙
“在边境上,我远远地看见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同胞们挥舞双臂列队欢迎,我在心中高喊:‘我回来了,亲爱的祖国!’”肖剑青回忆起52年前从战场回到阔别3年的祖国的那一幕,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起来。这名76岁的退伍老兵精神矍铄,保持着性格开朗、做事干练的军人风采,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战线上秣马厉兵、冲锋在前。
两架飞机模型
他打磨了半个世纪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5年,入伍3个月的肖剑青随原广州军区302团来到越南,加入抗美援越战争。部队在多雨潮湿、瘴气弥漫、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穿行,战士们的双腿陷在及膝的枯木烂叶里,拔起来一看,小腿上挂满了蚂蟥。“活着就做铮铮铁汉,死了就当不朽的英魂。”在这样的环境下,肖剑青坚定信念,坚守岗位,牢记作为国际主义战士的光荣使命,保持勇敢的战斗作风,大家都称他是“不怕死的新兵蛋儿”。
“目睹战友牺牲,惨痛的画面让我彻夜无眠。”望着美军轰炸机在头顶肆无忌惮地掠过,肖剑青心中愤恨难当。他偷偷把击落的敌机残骸收集起来,和一名战友躲在小山洞里,将这些金属碎片熔化后,用自制的沙土磨具浇铸成两架飞机模型,一架叫“鬼怪”,一架叫“雷公”,是美军当时最常见的机型。
1969年,完成3号公路和11号公路的修筑工作后,肖剑青退伍回乡,在战场上制作的飞机模型一直被他带在身边。“刚开始做工挺毛糙的,他一有空就要拿出来加工,用砂纸磨个不停。”老伴朱丽珍说,战争中留下的物件,在肖剑青双手日夜摩挲下变得锃亮。如今,它们成了肖剑青在宣讲中重要的实物道具。
战友真情似铁
向烈士遗孤伸出援手
“广东籍烈士李科宏是上午牺牲的。当天下午,他妻子从国内寄出的信件送到部队里,信上写道,妻子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李科宏做爸爸了,可惜他没能看上自己孩子的照片一眼。”这不是电视剧的情节,是肖剑青在战争期间目睹的真实事件。由于修筑道路的工程需要,工程部队对山体进行爆破,雷管炸开的巨石坠落,李科宏在临危之际推开身旁的两名战友,英勇牺牲。“我们俩在部队时不熟,没有说过话,但他的精神是我深感敬佩的。”肖剑青说。
退伍之后,肖剑青一直心系部队战友。2005年,从车坊农机厂退休后,他查阅书籍资料,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当年身处同一战场的老战友和牺牲烈士的家属,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利用节假日探访慰问。有退役军人向他倾诉困难,他总是热心相助。当他得知李科宏的遗孤李庭锐家庭屡遭不幸、因病致贫的近况后,肖剑青第一时间捐款3000元,并号召战友共同资助共计1万余元。肖剑青和战友们的义举受到了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重视,该局为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
10年坚持宣教
听众超过6000人次
战争岁月,不能轻易遗忘;先烈故事,值得后人铭记。2012年,肖剑青被聘为苏州工业园区五老义务辅导员,在红色宣讲员的岗位,他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近10年来,他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宣讲革命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18年,他成为八一宣讲团成员,至今宣讲30余次,听众超6000人次。
每次宣讲前,肖剑青都精心准备,通过飞机模型、纪念章、证书等实物,讲述战争的真实经历,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让青年一代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帮助青年一代坚定信仰,从历史经验中把握前进方向、吸取前进动力,肖剑青向邻居大学生请教,学习图像处理和视频制作软件,将战争中的老照片、时代背景和家乡变化用电脑制作成短片,增强宣讲的感染力。肖剑青的双耳都做过手术,左耳的听力基本丧失,但在回答观众提问时,他总是竭尽全力地听清每一个字,认真答复每一个提问。凡是有宣讲邀约,肖剑青从不推辞。
“从军经历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光荣感、使命感贯穿我的一生。”肖剑青说,他将继续在宣教工作中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