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连线,展示远程联合查房。记者 车晋彧摄

血管外科“铅衣战士”还会“岐黄之术”,效果大不同 

本报记者 陆珏

冬天是糖尿病足的就诊高峰。昨天,由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吴门医派健康巡讲”栏目专门针对“糖足”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在引力播App上推出了视频直播。本期直播邀请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中医院院长助理、血管外科主任戎建杰,为市民详细讲解。

截肢风险高

冬季谨防“糖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属中医‘脱疽’‘筋疽’‘消渴足’范畴。”戎建杰在直播中介绍了病因: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尤其是小腿的小动脉病变、堵塞,导致了足部供血不足,加之足部损伤后引起的感染,进而形成溃烂。“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约是非糖尿病者的40倍,大约85%的截肢由足溃疡引起。”

不少市民都知道,在市中医院血管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足”已成为一大特色。直播中,戎建杰为患者老赵查看了恢复情况。据了解,老赵入院后,经手术开通血管,恢复足部供血之后,专家依其体质,给予清热解毒祛湿方,内服陈兰花颗粒、三黄消炎颗粒,外用将军散、清营化瘀颗粒、捞底膏、生肌散清创,清创也是采用了扩创、蚕食清创、引流、垫棉法等方式,老赵的顽症才明显好转。

为何冬天就诊量会骤增呢?“‘糖足’本身属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一种。这是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内的血管也在不断地老化,就像生活中的水管一样,用久了,就会长锈斑,有淤泥,会堵塞,会破裂。”戎建杰表示,天冷时,人体的血管收缩,在原有狭窄的基础上,就是“雪上加霜”,更易出现肢体缺血症状,患肢会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足部发生溃疡或坏死等表现。

全国名医查房

中医疗法助“保足”

为让苏州患者不出市就能获得全国名医的治疗,市中医院血管外科引进了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李晓强教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曹烨民教授两大专家团队,他们会定期来苏州坐诊、教学查房。本场直播还与两位教授作了现场连线,展示了远程联合查房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名老中医曹烨民名医工作室已落户市中医院,其主张的“奚氏糖足理论体系”在“糖足”治疗及保足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1985年,奚九一教授首次提出“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这一概念,成为“糖足”分型中的一种,他还将“糖足”分成了五大类型(皮肤、肌腱筋膜、血管、神经、骨),形成“奚氏糖足理论体系”。

“不像以往,觉得‘糖足’感染了,就要大刀阔斧地截趾、清创甚至截肢。现在依据这一体系,不同的分型具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清创方法,如筋疽急性期清创‘宜早不宜迟’,而脱疽清创‘宜迟不宜早’。”通过这样的方式,市中医院血管外科已成功开展多例“糖足”保足治疗。

展示30斤“铠甲”

预防要从细节做起

在戎建杰带领下,直播镜头还来到了市中医院导管室。这是血管外科医生进行介入治疗的主战场——用局麻、微创的方式,在患者大腿根部通过一个小小的穿刺点,完成后续的治疗。

“为了看清进入人体内的导管、导丝以及人体内血管走向、病变部位,就需要特殊的机器给我们提供图像,这些都是需要射线的。不过患者朋友们放心,手术中你们所涉及的辐射量是极少的,就跟做一次CT或者拍一张胸片差不多。”但是,医生经常在导管室做手术,射线量的累积效应相对较大。直播中,戎建杰专门展示了一副沉甸甸的“铠甲”——为做好防护,医护人员每次手术都会穿上30斤重的铅衣,这给他们的体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戎建杰提醒,“糖足”还是应以预防为重,尤应注意生活护理。饮食上以清淡为主,控制好血糖;注意小腿及足部运动锻炼,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糖人”要穿合适的鞋袜,以松、宽、软的布鞋或者透气的凉鞋为主,最好能多配几双鞋子,交换着穿,对穿过的鞋子要进行消毒。

“要养成经常护理鞋子的习惯,多摸摸鞋子里有没有小沙粒,鞋底有没有扎到小钉子、小硬刺等。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感觉神经受损,感觉迟钝,很容易被这些小东西伤到、引发感染。我们曾经收治一例患者,足底扎了个图钉都一星期了,患者自己还不知道。”此外要定期修剪脚指甲,使用电暖气片、热水袋等取暖要防止烫伤,洗脚最好用水温计量一下水温,不要长时间泡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