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捐肾救亲人的两名捐献者昨出院
本报记者 周函
“对我来说,他就是家庭的一片天,只要他活着,我义无反顾!”昨天,在苏大附一院泌尿外科病房,49岁的朱女士即将出院,看着康复中的丈夫,她饱含深情地说。上周,苏大附一院同天先后开展捐肾救夫和捐肾救女手术,过程都很顺利,实现了大爱与生命的传递。
救夫 为了更长久的陪伴
49岁的张先生是四川人,2005年来到苏州打拼,在一家企业做行政工作。2015年,在一次员工体检中,被确诊为慢性肾病终末期,也就是常说的“尿毒症”,妻子曾带他去北京求医,也尝试过中西医治疗,但都没有效果,从此张先生便开始了漫长的血液透析和药物治疗。“患病的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但是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我不能倒下。”张先生告诉记者,妻子在电子厂打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而且家里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儿子需要照顾,自己不能倒下,“别人血透以后都要休息几个小时,我血透后就赶去上班,还因此晕倒过。”
然而张先生的病情仍在逐步发展,呕吐、头晕、抵抗力下降,这些年一周3次血透,让他的手臂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热敷按揉,才不会长疖。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长远来说,肾移植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眼看丈夫饱受病痛折磨,2019年,朱女士第一次提出为丈夫捐肾的想法,但是被丈夫和父母否决了。他们都劝朱女士,手术成功还好,如果失败,人也垮了,钱也没了。
“走在十字路口我都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害怕他走了,人生就没有伴了,现在医学条件也发达,为了让他少受折磨,捐肾,我心甘情愿!”朱女士说,结婚20多年,她很依赖丈夫,自己苦口婆心、掏心掏肺地劝了丈夫两年多,这个想法越发强烈和坚定。今年大儿子成家,家庭负担减轻了,而且提出能够支付父亲的医药费,才终于打消了张先生的顾虑。
多方打听后,他们最终选择由苏大附一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黄玉华团队进行换肾手术。经过肾脏配型和伦理审查,11月25日中午,夫妻两人先后被推入手术室。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妻子的左肾经灌注后即刻植入丈夫体内。当血流开放的刹那,鲜红的肾脏随着脉搏跳动,尿液随之而出,这说明妻子的肾脏已经在丈夫体内有力工作,手术十分成功。
经过一周的恢复,朱女士昨天出院前,特地来到病房看望丈夫。“妻子心地善良,一直在生活上照顾我、精神上鼓励我,这些年委屈她了,感谢她对我不离不弃。”张先生表示,自己现在恢复良好,面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后还将珍惜生活,努力工作,弥补对妻子的亏欠,等到小儿子工作了,两个人想作伴旅游,去新疆——自己曾经当兵的地方转转。
救女 为了恢复正常生活
11月25日,苏大附一院泌尿外科还开展了一台母亲捐肾救女的手术。昨天采访中,母亲黄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因尿毒症已血透4年,身体虽然每况愈下,精神却非常振作,常常一边透析一边工作。黄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听说苏大附一院可以开展肾移植手术,黄女士便毫不犹豫地提出要捐一个肾脏给女儿,但是女儿获悉要用母亲的健康来换自己的健康,不同意。
“只要孩子平安,我捐一个肾不算什么。”黄女士说,后来她们咨询了很多专家,也上网查阅资料,得知亲属间移植手术安全系数很高,而且等待时间更短,女儿才最终同意进行肾移植手术。
黄女士和女儿的肾移植手术同样取得成功。黄女士说,最让自己感动的就是,清醒后第一时间收到女儿对自己的关心,现在她感觉如释重负,希望女儿恢复健康后一切顺利,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从医学角度看,供体即使只剩一颗正常肾脏,仍然可以通过其自身代偿能力,满足正常生活的代谢功能需要。”黄玉华表示,肾移植目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好方式,能改善患者生活状态,提高生存率。目前两位患者的肌酐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据悉,作为苏州市唯一拥有肾脏移植资质的医院,苏大附一院自2007年开始了首例亲属供肾移植,至今已完成手术十余例,成功率100%。“亲体捐肾移植手术得以开展和推广,意味着更多的尿毒症患者有望得到肾移植的机会。”黄玉华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