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康博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的“智慧”大棚。

康博苑里427幢独栋别墅让村民生活有了质的提升。(常熟市古里镇康博村供图)

□苏报驻常熟记者 商中尧 陈 洁

忙碌的秋收秋种刚刚结束。走进常熟市古里镇康博村,村民们正在进行田间管理,为下一季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提起康博村,绕不过其第一书记高德康和他创办的波司登集团。几十年来,在波司登的龙头示范及辐射带动下,康博村村级经济持续壮大。

依托波司登支撑的强大集体经济,康博村持续反哺农业,放飞田园梦想:专家教授来这里试验,青年人才来这里创业,现代农业、果蔬种植、观光农业等一批产业蓬勃发展。

康博村党委书记高晓东说:“做好‘农’字文章,就是筑牢奋斗基座。丰收的满足感是农民最足的发展底气。”

牵手一个院士,“试验田”硕果累累

走进康博村,纵横交错的稻田间,坐落着几座白色的平房,建筑风格朴实低调。走近一看,门口挂着的“南京农业大学常熟市康博农业试验站”牌子,彰显着这里的不平凡。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与康博村有着不解之缘。

“提高土壤肥力是提升农作物高产、优质、口感的关键,这是我们团队科研探索坚持的初心。”沈其荣介绍,他们研发的这种有机(类)肥料,一方面让土壤中现有好的微生物生长得更快,另一方面想办法引进土壤中缺乏的其他好的微生物,让它们进入土壤后能够“如鱼得水”,全身心地投入培肥土壤的“工作”。

沈其荣扎根农村,一直坚守着这份独特的“粪”斗事业。2003年,沈其荣在古里镇白茆区域开展试验,然而没过几年,受当地动迁等影响,不得不另寻他处。经过实地考察,沈其荣决定在康博村设立“南京农业大学常熟市康博农业试验站”,锚定有机(类)肥料相关技术研究方向,开启了康博村的田园之旅。

记者看到,试验站对面,一大块农田被水泥均匀分成了40多个方方正正的小格子,这些整齐排列的小方格就是沈其荣研究了十几年的“试验田”,每一块小方格里施用不同配比的肥料,用来研究有机肥料的功效。基地职工沈建国说:“沈教授的团队每年都要来村里好多次,11月份秋收的时候,我还经常看见他团队里的小年轻在这里取样、测产。”

为推动研究成果落地应用,2019年,江苏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沈其荣团队签订了10年长期合作协议,聘请沈其荣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公司将依托沈其荣团队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领域强大的技术支撑,推动常熟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事业。

“若项目全部实施,预计可年资源化处理利用各类有机废弃物20万到30万吨,解决常熟约一半有机废弃物的处理难题。年产有机(类)肥料10万到15万吨。”江苏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强说,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构建城乡有机质循环体系,协调好农业、资源、环境与人的关系,助力常熟生态文明建设。

吸引两个硕士,做好“农业+”文章

与沈其荣的合作,是江苏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强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个“80后”农学硕士,学成后,带着助力乡村发展的梦想,来到农村,加入康博村关联的农业公司工作。

2013年,王强成立常熟市小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康博村发展农业综合种养项目,参与农业新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当时综合种养项目刚刚起步,一开始是为了解决稻田除草问题,发展生态农业。鸭子可以将杂草去除,鸭粪直接还田可提升稻米品质,同时鸭子本身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王强说,到了秋收时,“稻鸭共作”的稻田里,水稻长势喜人,那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随着“稻鸭共作”项目的成熟,王强在康博生态农业有机稻米示范基地逐步实施稻田养虾、设施大棚立体种养等项目,还试点开展麦季休耕种草养鹅、秸秆养羊等综合种养实践,通过种养结合、农牧结合,达到循环可持续、提质增效的目的。

2018年,基地自产的“种养家”牌大米获得第二届江苏优质稻米博览会江苏好大米银奖,2020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王强说:“希望通过提供种养技术指导,让康博村更多村民尝试综合种养,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与王强一样,怀揣梦想,扎根康博村的还有另外一位硕士李玲。

2018年,康博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引进江苏绿品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组建成立江苏康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李玲成了康博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位“主心骨”。

走进江苏康博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353亩的土地上,一排排现代化大棚布局规整,内部运用立体滴灌、昆虫诱捕器等技术,种植番茄、丝瓜、有机花菜等各类蔬果,可年产高品质蔬菜约1800吨,供应常熟市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

“基地打造了智慧农业信息化物联网平台,将农产品基础信息、喷滴灌溉、环境数据监测预警等实现了一网统管,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效率,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李玲说。

目前,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二期建设,预计年底前可完成施工,建成后将形成采摘区、设施种植区、展示仓储加工一体区等三大区域。李玲说:“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公司在品牌、技术、销售渠道上的优势,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康博村广大农户共同致富。”

践行使命担当,激活“共富密码”

记者见到杨建军时,他正在自家新建的烘干房里忙碌着:“承包了村里200多万斤水稻的烘干任务,今年净利润预计有4万多元。”

随着农村烘干场地的逐渐缩减,以及人工费的持续上涨,杨建军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主动向康博村村委会申请,将农田看护房改造成烘干房,并承诺建成后以比市场价略低的费用为村民服务。

“村里征集了不少农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普遍支持。”康博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严晓波说,村里第一时间帮助杨建军办理了农业设施用地等各种手续,保证今年秋收时烘干房准时“上线”。

“在任何方面有合理需求,只要开口,村里总是全力以赴。”杨建军说,今年他年收入预计可达十几万元,生活越来越好,心里十分满足。

为村民谋福,带村民共富,康博村始终践行着这份使命和担当。

自高德康投入1.3亿元建成“康博苑”,村民们统一住进了高规格庭院式别墅,427幢独栋小楼整齐排列,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高德康说:“安居和乐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将农民集中在一起居住后,村里将耕地也集中起来,通过土地流转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康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小产业”与“大市场”的对接。

全村2200亩良田被集中起来发展高效农业,其中1200多亩作为稻米基地,353亩打造江苏康博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

“村民除了能拿到土地流转费外,有务农意愿的村民到了农忙季节还可以到村里的合作公司打工,多方面提升村民收入。”高晓东介绍。

夯实农业基底,聚力产业振兴,促进富民增收。今年7月,老旧厂房更新改造的康博现代产业园建成投用,已入驻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精密机械等8个项目。产业园北面的工业邻里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未来将成为大型商超、服饰、餐饮、娱乐等一应俱全的乡村迷你“CBD”。此外,借力波司登工业旅游观光链,康博乡村旅游也在发力。

一、二、三产协同发力的康博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康博村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148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3800元。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佳魅力乡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