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静 通讯员 何战洋)有胆囊结石,但却不痛不痒,因而不重视疾病,最终导致病情恶化……近日,68岁的陆阿姨为此后悔不已。医生提示,无症状不等于无风险,市民应警惕“不疼的”胆结石,定期到医院复查,接受规范治疗。
陆阿姨在30多岁时就发现了胆囊结石,但由于没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所以也未进行过药物治疗。家人说,以前阿姨还会定期进行B超检查,结石约3厘米左右,退休后便没再复查。后来她觉得右上腹闷胀不适,食欲减退,小便颜色加深才到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晚期胆囊癌,已经失去最佳手术时机。与此同时,阿姨的一位亲戚,最近也因腹胀不适,到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晚期胆囊癌伴癌性腹水,后来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
高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柴琛教授介绍,临床上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令人痛心。这些患者的共同点就是无痛性胆囊结石,又被称为静止性结石、无症状结石等。无症状的胆囊结石通常被肝胆外科医生称为“沉默的杀手”,不少患者正是因为无痛,忽视了诊治,最终错失治疗良机。
柴琛同时介绍,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发病率相对较低、恶性程度高、容易出现远处转移、病程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对放化疗不敏感、缺乏靶向治疗药物等临床特点,患者总体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到5%。近年来,胆囊癌的发病率有缓慢上升趋势,这与胆囊结石发病率上升和人口老龄化有关。
“无症状不等于无风险,不疼的胆结石有时候更要命!”柴琛提醒,对于那些存在胆囊癌高风险因素的患者,还是要积极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