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把“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来办。 □记者 佘慧 摄
从部队退役负责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他始终把“关键小事”当“头等大事”办——
□苏报记者 肖辛
人物名片
最美劳动者:蒋俊(虞山街道垃圾分类专班工作人员)
所属单位:常熟市虞山街道综合执法局
从业时间:8年
在常熟市虞山街道,有这样一名小有名气的“时尚推手”。街道大大小小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他都参与;走街串巷停留在每一处垃圾房周边,居民、商户甚至热情地叫上一声“老蒋”。
他叫蒋俊,从部队退役负责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这名曾经的“优秀士官”,就把“爱军精武”的热情作为工作动力,把美化城市、推进垃圾分类作为“第二战场”,时刻冲锋在前,把“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办,尽善尽美,悉心经营这份“时尚事业”。对他而言,退役变的只是服装和岗位,不变的是肩上的责任和心中的信仰。
“党员轻伤不下火线”
强忍病痛保障项目完工
今年年初,随着常熟市虞山街道阳光小区的垃圾房竣工投用,小区内177户居民正式开启了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全新模式,全程参与小区垃圾分类设施选址建设工作的蒋俊心头的石头落了地,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突然,胸口一阵疼痛再次袭来,忍耐多日的他终于请假去了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轻度骨裂,蒋俊这才向专班同事们说了实话。原来,身上的伤正是这次垃圾房施工过程中造成的。
得知蒋俊的伤情后,虞山街道城管卫生部门负责人沈文玮回想起垃圾房施工过程中的一件突发事。在那一周前,施工人员正在小区内进行整体式垃圾房吊运安装施工,蒋俊突然看到垃圾房内有一个陶瓷水池未按照规范安装,如果这时吊运,悬在空中的水池很可能翻倒碎裂,导致垃圾房不平衡,带来安全风险。情急之下,蒋俊一个箭步冲上去,从窗户里探进身子,把水池抱了出来。见蒋俊扑倒在地,大家纷纷围了过来,查看他是否受伤。蒋俊起身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只要消除隐患就好”,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当晚回家,他才告诉家人胸口刺疼,还撞出了大片淤青,眼看区域内第二批分类收集点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他顾不上去医院检查,第二天像没事一样照常奔波于单位和施工现场之间。
“你怎么搞的?疼了这么多天,都不吭声,早该去医院了!”面对沈文玮和同事们的“责备”,蒋俊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是党员,轻伤不下火线。”
仅仅休息了半天后,他不顾家人、同事的劝阻,又匆匆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和大伙儿并肩作战。他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周围的同事,大家更加满怀热忱担当着“时尚推手”的职责。
精益求精办好实事
“金点子”让抱怨变点赞
2020年是《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的第一年,根据任务清单,当年9月底前,虞山街道要实现小区配套垃圾分类收集房全覆盖。对于蒋俊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肩上的担子很重。
虞山街道地处常熟市的老城区,背街小巷、农村、城中村、小区相互交错,很多地方空间狭小,居民又各有各的想法,建设标准的四分类垃圾房成了难题。
虞山街道报北社区的报慈家园二期由于没有空间建设垃圾房,街道城管部门、社区、物业、建设方、业委会共同商讨后,决定利用物业在门面处的点位建设垃圾房,并完成了签字公示。很快,蒋俊办公室桌上的电话响了。来电的是报慈家园二期的一名居民。“你们怎么能在我们楼下建垃圾房?这里的污水直通污水管网,异味肯定很大,你们要负责!”这名居民情绪激动地说。蒋俊耐心解释仍然没有获得居民的理解,对方说着便挂了电话。
蒋俊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寻思着:虽然选址过程符合规范,但如何精益求精,争取让更多居民满意?
等不及吃完晚饭,他便骑上电动自行车去了现场。一番查看发现报慈家园二期东边是一片城中村,西面是商户,南北面都是马路。突然他有了一个想法:在仅相隔20米的城中村和报慈家园二期之间,建造一个规模大些的垃圾房,供两片区域共用不行吗?
第二天一早,蒋俊就来到办公室和领导及同事探讨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随后,沈文玮带着蒋俊多次和社区、物业、居民协商,一次次上门沟通、一次次仔细勘查,终于在不远处找到了一处让大家都满意的点位,这一切,周边居民都看在眼里。
很快,供城中村及报慈家园二期居民共用的“三定一督”四分类垃圾分类房在新点位建起,原定位置被设置成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投放点。因为共用垃圾房省下了一大笔建设费用,可以用到其他项目的建设提升工作中,城中村和报慈家园二期的居民纷纷点赞。
2020年,常熟市虞山街道圆满完成了“三定一督”小区垃圾分类房建设任务。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虞山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板块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蒋俊也被评为“2020年度虞山街道生活垃圾分类优秀个人”。
化身“抗疫勇士”
服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021年夏天,面对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蒋俊这位“70后”退役军人主动请缨,加入了“逆行”队伍。
考虑到蒋俊伤愈不久,单位想让他留在后方负责保障工作。但蒋俊却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多少人奋不顾身、冲在一线,我能做的只有这些而已。”
作为“抗疫勇士”突击队中的一员,蒋俊每天晚饭后,便到北门大街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会合,一身简单的防护、一摞走访表、一支笔、一个手提袋是蒋俊的“标配”。在老城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敲门询问,登记居住人口信息,手把手教会居民使用手机移动端申请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下班高峰期,面对来来往往的身影,又是蒋俊在人流中有序核查每个人的身份信息。直到天黑,当他放行完这班岗的最后一名“服务对象”后,眼里才露出轻快笑意。“守好这道门,护好千万家,大家能配合就是对我们工作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