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多个港口复制沪太通关一体化模式 未来将全国推广

昨天,沪太通关一体化全面落地迎来一周年。当天上午,通过该模式累计放行的第8万个集装箱在太仓港上港正和码头装船。据悉,该模式已被复制到安徽芜湖港、浙江独山港、安吉港等地,引领各港口与上海洋山港一体运作,加速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

2020年11月4日,江苏太仓港与上海洋山港全面实现沪太通关一体化。这是上海海关、南京海关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加快推进港口一体化发展,全国首创的监管新模式,货物进了太仓港等同于进入上海港。

在该模式下,太仓港作为洋山港的延伸,实施“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进口货物在洋山港放行后,经专用驳船转运至太仓港即可直接提离;出口货物运抵太仓港,报关单放行后,可从洋山港直接装大船离境。

一年来,该模式覆盖新能源设备、汽车配件、木材等各类进出口货物近百种,惠及企业100余家,有效解决了转关申报和二次运抵问题。同时,该模式累计放行集装箱突破8万标箱,每票货物通关时间平均节约20小时,累计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600余万元。

昨天装船的第8万个集装箱货主、阿特斯太阳能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客户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该公司销售运营总监徐威介绍,公司80%为出口业务,对通关便利性要求较高,沪太通关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出口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以前我们的货物出口,必须先抵达上海海关监管场所,完成通关手续才能进入洋山保税港区。现在货物抵达太仓港便视为抵达上海港,上午在太仓港放行,下午就能直接装船运到洋山港换大船离境,相当于搭建了一条‘物流高速公路’。”徐威说。

“这一模式不但为外贸企业节省了成本,还帮助他们解决因为疫情造成的国际航运难题。”太仓港口管委会口岸办主任束晨辉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海运业务缺箱、爆仓情况加剧,外贸企业的出货除了成本上涨,更面临一箱、一仓难求的苦恼。

“我们公司的货物通过沪太通关一体化模式,从太仓港出口,能够以箱代仓,提前出货,确保能够按照交付计划稳定出货。”徐威介绍,一年来,阿特斯通过沪太通关一体化,累计出口货物千余箱,货物总值近8000万美元。

这一全国首创的模式,除了被长三角地区港口复制外,还将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港口发展提供借鉴。太仓海关副关长陈康说,目前,国家海关总署已着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借助这一模式,加速全国范围内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记者 顾志敏 见习记者 周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