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刘达 苏报通讯员 李钰昊
“‘丁零零’,收垃圾!”伴随着清脆的摇铃声,一声吆喝在山塘南片的背街小巷里响起,这是姑苏区虎丘街道近日为垃圾分类上门收运车设计的专属铃声,解决了小巷里老人因经常听不到收运车声音而错过垃圾投放的问题。
深入一线倾听群众需求,及时为群众解难题,是姑苏区虎丘街道今年城市管理工作的着重点。为了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虎丘街道通过将人员力量下沉、将服务阵地前推,收集群众对城市治理的建议,做群众满意的“城市管家”。
让人员力量下沉一线
完善长效化管理机制
近日,位于姑苏区虎丘街道清塘社区金阊苑内的新垃圾房正式投入使用。在没有这处垃圾房之前,小区原有的垃圾点位不仅脏乱,而且占用了停车位。“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接到居民关于垃圾点位的投诉意见,于是我们就牵线搭桥,请街道找到专业的施工方来建设垃圾房。”清塘社区网格员谭婧说,前段时间,社区的网格员、市容员、保洁员、虎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和社区居民一起协商制定了垃圾房的选址和改造方案。如今垃圾房落成,网格员、市容员、保洁员和执法人员也主动做起垃圾房的志愿者,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执法人员、市容员、网格员和保洁员合称为“四大员”,这“四大员”是虎丘街道实现基层社会治理长效化的重要力量。
虎丘街道辖区内背街小巷众多,设施陈旧、空间不足、环境杂乱等问题普遍,建立合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尤其重要。为此,虎丘街道完善网格机制,合理调动人员,穿针引线把执法队员、市容员、保洁员、网格员等四类人员编织成一个强大的组织网络,推进人员力量下沉基层,畅通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逐级报告、现场调查、妥善处置、及时反馈”的闭环运转渠道,每天保证全天候巡查,对市容环境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早化解。
把服务阵地扎到一线
让城市管理更高效
“服务站成立以后,执法人员会经常到周边进行巡查,定时驻守,及时解答我们居民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这片保洁后,还能在服务站歇歇脚喝口水,真是方便了很多!”前不久,虎丘街道在新庄农贸市场建立了首个位于农贸市场边的城市管理服务站。该服务站可以为市民提供饮水,还提供家电维修、配钥匙等服务,准备针线盒、应急药品、雨具等供市民使用。同时,服务站还打造执法宣传点、垃圾分类小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志愿者便民服务室、消防器材库5大功能区,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选取这样一个人口密集、车流量大、市容管理强度高的路段设立站点,就是要将城市管理工作落在一线、推上街头。”虎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说,在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不能再是被动执法,而是要“主动出击”,要做到哪里有人、哪里有需求,就到哪里去。前期,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除了居民区以外,农贸市场、旅游景区、学校等地是居民需求最多的地方,需求主要体现在便民服务、环境整治和文化宣传等方面。于是,经多次选址考虑,执法大队在新庄农贸市场建立了城市管理服务站。
接下来,虎丘街道将依托城市管理服务站,树立党建品牌,设立党员示范岗,并建立行动支部,以党员的力量为居民提供更细致、高效的服务。
治理模式取自一线
彰显古城文化底蕴
以往不平的道路、破旧的门头、斑驳的墙体全部消失,取而代之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停放有序的车辆,还有休闲长椅……前段时间,虎丘街道北浩弄发生了大变化。北浩弄是山塘旅游景区周边重要街巷之一,但是此前破墙开门、占道经营等乱象却屡禁不止。为了优化北浩弄的居住环境,提升山塘旅游景区整体形象,虎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北浩弄开展了破墙开门专项整治行动,并结合北浩弄沿街风貌,在居民和文化学者的建议下,用与山塘相关的好景好诗丰富街巷的文化内涵。
积极收集居民的关于街巷治理模式和思路的建议,是虎丘街道创新街巷整治模式的缩影。今年,在薛家湾改造的项目中,虎丘街道创新提出“前置化协商、参与式设计、链条式培育、生态性治理”的“四步走”模式。其中,最突出的是“参与式设计”和“链条式培育”。“参与式设计”是由虎丘街道邀请社区、设计公司、居民代表、网格员对薛家湾“三更新”进行可视化设计,根据居民需求的迫切性、公共性、可行性,最终确定了“居民需求+专业改造”相结合的方式。而在“链条式培育”中,工作人员和居民一起将辖区的古井、古巷、故事、特色小吃、老手艺、特色商铺等多维业态网罗其中,为游客提供游览、体验参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衡量城市管理品质的重要标准,未来,我们将创新更多方式、手段,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虎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