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庆从事医学影像工作39年,练就了对肿瘤甄别的火眼金睛。记者 车晋彧摄

本报讯(记者 周函)语气温和,目光和蔼,紧盯黑白影像眼睛发涩,就把眼镜扶起、架在额头上凝眉思索,他是市立医院影像科主任蔡庆。暮色渐暗,早已过了看诊时间,但蔡庆的诊室依旧灯火通明,他说:“下班晚点没关系,如果患者能早点发现异常,就能更快接受治疗。”

59岁的蔡庆从事医学影像工作39年,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积累,练就了甄别肿瘤的火眼金睛,尤其在肺小结节的诊断方面,拥有独到的经验及诊断能力,经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统计,蔡庆的诊断正确率达到95%以上。这份专业也为他带来好口碑,2016年,市立医院东区在苏州率先开出影像疑难病例读片特色门诊,每周二、周四蔡庆出诊,全国各地不少肺部肿块患者慕名前来,只为听他给出一个答案。

“影像科医生开门诊,不能只满足于坐在电脑前读片子,而是要力求做全科医生,从检查、诊断、治疗的角度给患者更好的建议和帮助。”蔡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医院影像设备仅有X线胸透机,准确判断肿瘤良恶性质难度很大。九十年代后,CT、核磁、介入等影像技术飞速进步,他深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此,蔡庆每天下班后都留在科室,搜索疑难复杂的影像,与病理切片反复对照,及时修正经验,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

“影像学报告的精准判定,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蔡庆说,自己每天要接诊三四十名患者,但一套胸部CT有上百张图像,为了寻找肿瘤的蛛丝马迹,要为每个患者起码留出20分钟的读片时间,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还要进一步三维重建,观察结节形态、测量病变大小、对比前后变化。

肺癌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不少患者一听到肺结节就胆战心惊,为了让精准医疗惠及更多患者,2011年起,蔡庆通过该院影像远程会诊中心,与黄埭卫生院、阳澄湖卫生院等联网,每年为基层患者读片诊断约1.5万张。

作为科主任,蔡庆着力提高医疗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每周定期在科室内开展疑难影像读片活动,将自己的经验新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鼓励他们进修研究。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年轻骨干迅速成长,该院影像科也成为省级医学重点专科。

“不求大医精诚,只求小医少过。”蔡庆解释,自己做医生不追求响亮的名气,而是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兢兢业业,尽可能避免漏诊误诊。“过去的30多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读片。接下来,我还愿意用30年的时间,继续读片,精益求精地出具每一张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