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治理方式、创新普法形式,“法治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

打造法治政府建设“常熟样板”

今年江苏省委依法治省办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活动,常熟市获评全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县活动先进地区,并成为全省3个综合候选地区之一,将被推荐至中央依法治国办。

近年来,常熟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承担了省级镇域综合执法改革、江苏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建设等法治政府建设的多项改革试点,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样板区,走出了一条独具常熟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之路。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跑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

日前,常熟某单位申请开办诊所,在取得营业执照后,需要前往该市水务局、城管局、卫健委等5个部门办理7个事项。为方便企业办事,常熟市行政审批局将这个流程“打包”成为“开办诊所一件事”,实行“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一天之内便能办理全部业务,解决了多头跑、周期长、材料重复等问题。

作为苏州市“一件事”改革试点地区,常熟以企业群众“需求侧”驱动,带动政务服务“供给侧”创新,做实“一件事”改革小切口,做优“放管服”改革大文章,通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让原先需要跨部门、跨层级办理的“一揽子事”,变以往“一个部门最多跑一次”为“办好一件事情只需跑一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截至2020年,常熟首批66个“一件事”事项全部落地实施,内容涵盖市场准入、投资建设、民生事务等多个领域,办件总量突破5.36万件,月均办件超7600件。在2020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常熟获得“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县”称号。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2019年,常熟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和实施告知承诺制省试点推广工作,两年来共取消证明263项。同年,常熟在全省率先出台多领域《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促进政府监管职能从刚性监管向差异化监管、柔性监管、适度监管转变,努力为企业打造良好、适宜的营商环境。2020年,常熟对464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或免予罚款处罚,保障了企业在宽松的环境下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从事后免罚到事前提醒,常熟在推动法治营商环境再优化上又迈进一大步。今年9月,常熟市司法局编制的《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行政提示清单》正式出炉,为全省首份。这份清单涉及93项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列明法律依据、违法后果、风险指数和合规指导内容,并提供部门咨询电话、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方便企业日常咨询和了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常熟通过修订《常熟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入推进公益诉讼、“两法衔接”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叠加效应,不断释放法治红利,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完善治理方式,勇当镇域综合执法改革“探路者”

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常熟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镇域综合执法改革,打开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新局面,变“九龙治水”为“一家管水”,以“三融驱动”打造具有常熟特色的“综合执法+”品牌。

在位于琴川街道综合执法局底楼大厅的常熟市综合执法普法教育基地里,一本红色封面的《常熟市普法志》格外引人注意。全书详细记述了常熟实施“一五”至“六五”普法的历程,供参观者学习。依托该基地,对内,常熟以“集中培训+跟班式培训+阶段性自学”的形式,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对外,使全体执法人员成为宣传员,在执法过程中开展普法宣传。这种既是执法者,也是普法者的“综合执法+普法”模式,有效降低了普法成本,同时使普法活动更具针对性。

常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秦猛说,在探索推行“综合执法+司法行政”融合模式中,常熟充分发挥综合执法与司法行政部门合力和约束作用,明确共融共享改革任务、打造立体化执法监督体系、激发共享融合效应。一方面在工作上深度融合,推动基层司法所率先承担乡镇行政执法监督职能,首提司法所负责综合执法案件法制审核。截至2020年底,已审核重大行政执法案件866件。另一方面在资源上深度共享。司法所围绕权力下放领域相关法律知识及实务操作对综合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多方面提升能力水平。

今年,常熟依托科技赋能,推动“综合执法+大数据”建设,自主开发常熟市综合行政执法网上操作平台,启用智慧司法云管理平台,集成后台业务系统、移动执法系统、大屏指挥系统“三大系统”,汇集现场执法指挥、执法数据分析、执法信息公示等功能,实现对各镇(街道)综合执法管理运行状况的实时、动态、可视化管控,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信息数据共享共用,监管、执法所有流程数据留痕可查。

6年来,常熟各综合执法局共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55.5万余次,当场纠正违法行为274.3万余次,责令整改12.8万余件,办结行政处罚案件73070件,罚没款金额1.7亿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6件,办理便民服务工单7.1万余件。常熟乡镇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效率有效提高,综合执法创新亮点频现,先后被70多个省内外县市学习借鉴,已成为全国镇域综合执法改革的新型示范区,形成可推广和可复制的“常熟模式”。

创新普法形式,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

走一走常熟的旅游线路,不难发现独特的“法治+旅游”普法模式,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法治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有机融合。

在虞山法治文化体验线上,言子旧宅、方塔廉政公园、常熟法治文化街、法治文创基地等串点成线,形成常熟特色法治文化景观。今年上半年,以《长江保护法》出台为契机,常熟紧扣生态主题,联合海虞镇打造“生态文明·法治护航”——长江大保护主题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全力营造铁黄沙生态岛法治氛围。

作为全国唯一的普法先进“六连冠”城市,常熟不断挖掘普法内涵,创新普法手段,注重普法实效,引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信仰,用法治精神浸润百姓生活。

在“七五”普法创建活动中,常熟夯实部门普法责任,构建普法工作“新格局”,完善普法责任、任务、活动“三张清单”,推动普法主体由“单一型”变成为“多元化”。在5A级景区沙家浜建成“法与生活”互动体验馆,构建网络安全、交通安全、国防安全等“一校一特色”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董浜灯谜、尚湖戏曲等“一镇一品”法治文化特色品牌,编纂出版全国首部普法志书《常熟市普法志》。全面实施“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法伴你我”四大行动,全国首建新型智慧平台“普法e家”,利用大数据将各项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化,真正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米。

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常熟在苏州率先完成《常熟市非诉讼服务中心制度汇编》,规范工作流程。在“常熟市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增设“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端口,让调解员融入网格,构建网格化非诉讼纠纷化解新格局,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结非诉案件近两万件。整合司法行政系统非诉讼纠纷化解的职能和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多元化解纠纷。探索“公调对接”实践,2020年化解纠纷11410件,占常熟调解案件数的65.94%。深化“诉调对接”机制,诉调工作室全年成功调处纠纷692件,同比上升321.95%。

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城市决胜未来的关键支撑。常熟市委书记、依法治市委主任周勤第表示,将不断提升法治水平,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持续优化法治环境,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塑造最强劲的吸引力和最持久的常熟发展核心竞争力。(记者 商中尧 陈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