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以水岸同治为抓手,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深化协同治水——

近日,2021年度太昆跨界河湖联合河长制活动现场,太仓-昆山跨界河湖联合河长制公示牌正式揭牌。两地河长办、检察院开展联合执法,太仓河湖生态治理揭开新篇章。

这是太仓深化河长制工作机制,破解河湖治理保护难点、痛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

近年来,太仓加快与周边区县共建联合河长制,构建治水“朋友圈”;高质量推进长江及入江支流水岸同治,落实“长江大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协作,河湖面貌不断改善,河湖水质不断提升。

“我们正以水岸同治、河湖‘两违’整治为抓手,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努力建设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太仓市水务局局长房宇峰说。

构建“朋友圈”

破解交界河湖治理难题

最近,太仓市浏河镇浏南村的沈家宅河接受了一次“整容”。

浏南村与上海新陆村一起查处了河边的违法排污企业,清理河道中的水生植物、废弃垃圾等,双方还共同平整河岸、种植绿植、设置护栏。曾经的“治理顽疾”变成了如今的“最美界河”。

类似沈家宅河这样的交界河湖一直是太仓河道治理的棘手问题。

目前,太仓共有58条交界河湖,分别与昆山、常熟、上海嘉定等地交接。“由于各地规划不统一、信息不通畅、治理不同步等问题,往往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治理成效。”太仓市水务局副局长朱清说。

为破解治理难题,近年来,太仓市镇两级不断健全与周边区县的联动机制,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治水。

2018年,太仓与嘉定对接省际交界河湖基础信息工作,建立嘉太昆省际界河对接工作群;2019年,太仓对接昆山、常熟等周边县市,全面厘清太仓交界河湖现状;2020年,太仓与昆山、常熟、嘉定、宝山协商一致,联合印发联合河长制工作四项制度或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太仓市级层面主动对外加强交流,各区镇也纷纷牵手交界河湖的“另一边”,开展联合巡河、河岸整治、水质提升等活动。城厢镇、科教新城与上海嘉定区外冈镇签署《三城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璜泾镇与常熟碧溪新区组织联合河长协调会;沙溪镇与常熟市支塘镇组织联合河长制工作会……

同时,太仓还与周边地区水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检察部门加强沟通,就交界河道管护协调、交界河流水环境共治、水环境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等问题展开合作。

随着跨界联动治水机制的不断完善,太仓逐步构建起河湖治理“朋友圈”。

在联合河长制的框架下,交界河湖治理从“独善其身”变成了“两地共治一方水”。交界河湖两边的志愿者也联动起来,携手参与河湖治理公益行动,共同清理河道垃圾、在河岸植树种草、开展河湖保护巡查等。

水岸同治

做好长江大保护“重点题”

走进太仓市璜泾镇北的白茆口生态湿地,大片芦苇随风摇摆,高大的水杉林整齐肃穆。阵阵风吹过,林中、草间惊起群群飞鸟,留下声声清越嘹亮的鸟鸣。

“这里的长江滩涂很适合鸟类栖息,加上丰富的植被,迁徙到这里的鸟群越来越多。”鸟类监测志愿者范如宇告诉记者,据他观测,目前白茆口生态湿地已经有108种鸟类,其中18种是新来物种。

一年多前,白茆口还不是现在的样子。因紧邻太仓港,交通便利,白茆口滨江段曾落户不少木材加工、船类制造等企业,一些企业的无序发展威胁着长江生态安全。

对拥有38.8公里长江岸线的太仓来说,长江大保护是河湖治理的一道“重点题”。

计长远利、算整体账。在长江大保护“百日攻坚”行动中,太仓市水务局组织开展太仓市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白茆口下游共拆除厂房5.2万平方米,滩地开发利用项目全部清零。

同时,不断推进长江及入江支流水岸同治,对长江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企业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码头及船舶污染整治进行全面排查。

太仓共梳理整治长江水岸同治任务502项,整治养殖场88家、码头108家、生活污水2922户、企业生活污水42项,复绿3897亩。

为让长江沿岸“长”出美丽新内涵,太仓启动长江岸线复绿提质工程,大规模开展江边绿化,加强自然湿地修复,实现“水清岸绿”。

不久前,太仓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态湿地净水工程正式投用。该工程采用“复合垂直流湿地+表面人工流湿地+沉水植物塘”的组合处理工艺,将污水处理厂出水经过生态湿地处理再排入长江。

“这个工程不仅削减了入长江污染负荷,同时还能净化水源、补充区域地表水体,改善水环境质量。”该工程负责人刘子维介绍。

完善“河长+”

全民参与“综合治理题”

一大早,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牛车泾边上,顾蕴芳正在清理河岸上的垃圾。处理完垃圾,顾蕴芳翻开手中的工作日志,记下刚才巡河中遇到的问题。

日常巡查之余,顾蕴芳还经常利用微信、宣传单页以及村民河道保护公约等方式宣传河湖保护。

在顾蕴芳的协助下,东林村清理了孔泾沿河沉杂船垃圾、拆除了荷花池边的捕鱼窝棚、建立了水葫芦种植示范基地……

在太仓,像顾蕴芳这样的“民间河长”共有88位,今年1至7月,这群“民间河长”累计巡河1504次,打通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成为太仓美丽河湖建设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太仓持续壮大民间河长、企业河长、护河志愿者队伍,倡导全民共管共治,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爱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在各类河长之外,覆盖面更广的“河长+”工作机制,让太仓构建起社会各界参与的河长制。

2017年以来,太仓全面落实“河长+”工作机制,建立“河长+助理单位”“河长+检察长”“河长+民间河长”等制度,进一步深化完善河长制工作。“各河长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河湖长主导、助理单位协助、成员单位尽责、乡镇街道实施的综合治理体系。”朱清说。

太仓市河长助理单位包括太仓市交运局、生态环境局等8个部门,他们负责协助河长履行日常指导、协调、巡查和监督工作。2017年以来,太仓河长助理单位共计巡河1540余次。

今年4月,太仓市河长办和检察院共同签署相关意见,推行“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河长、检察长将共同聚焦水污染、水生态、水安全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力、联合办案。

“我们希望将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理念融入公益检察保护体系中,努力打响‘江南文化’最美名片。”房宇峰说。(记者 顾志敏 见习记者 周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