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虎丘街道全方位提升辖区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创出古城“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径
近日,姑苏区青龙桥河南支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成,全域水系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据悉,姑苏区虎丘街道采用排口耦合、微生物固床、底泥活化等技术手段,让科技赋能环境治理,仅20天就完成了这条河流的整体水质提升,让住在河流两岸的居民推窗就能感受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绝美风光。
今年以来,姑苏区虎丘街道以古城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坚持精准施策、科技赋能、社会共治,重点推进青龙桥河南支生态修复、五泾浜和方家浜河道环境整治、油烟废气收集系统建设和嘉业阳光城花园南阳台改造等项目,全方位提升河道、大气和小区居住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一河一策”精准施策
为26条河流开出不同的“药方”
青龙桥河南支全长660米,位于姑苏区嘉业阳光城花园以南,毗邻刘家坟、谈埂上等区域,是大运河的支流之一,原本河道周边环境面貌较差。在对这条河道进行整治前,虎丘街道没有急于动工,而是把河流问题溯源放在了首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里的水环境较差?采用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可以根治这个问题?
“经我们踏勘发现,青龙桥河南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雨污混排口设施老化,多处雨水口在晴天时会排出生活污水,形成污染,所以我们专门采用了排口耦合技术。”青龙桥河南支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史勇介绍,排口耦合技术是第一次在苏州市试点开展使用的新式污水处理技术,其主要针对的是类似城中村、老住宅小区等污水管网改造难度大、改造成本高的地区。“只要在雨污混排口末端加装耦合装置,通过装置内部的纳米材料进行吸附、过滤等,就可以让排口污水变‘清水’,从而达到排放标准。”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虎丘街道位于姑苏区的西北部,在12.42平方公里的辖区土地上,26条河流交错纵横。为了让每条河流都能展现“枕河人家”的烟火气和人文底蕴,虎丘街道给出的解决方法是“一河一策”——即针对每条河流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中必须包括5个清单,即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所有清单上的问题解决后,都要有由负责的河长定期“回头看”,做好长效管理。
位于虎丘街道硕房庄社区和新庄社区交界处的方家浜河,附近有倪家苑西侧、新庄新村、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等。居住人口密集,导致河道垃圾堆积严重,使该河流的防涝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较差。8月末,虎丘街道对该河流进行了专项整治,将河道坡岸水土流失、防涝能力、沿岸植被、沿河垃圾处理等作为整治重点。同时,在后续的长期维护中,虎丘街道将号召附近的学生和居民共同加入到护河志愿队。山塘河是山塘景区的亮点之一,在山塘三期沿河立面景观提升项目中,虎丘街道持续开展了水体清淤、劝导沿河生活污水有序排放、防止水体富养化等工作,让乘坐游船的游客和山塘河边的住户都能共享山塘河的美景。
“环保+互联网”科技赋能
打造古城生态保护的“智慧”样板
有了精准的应对策略,如何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高效?这其中除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还少不了科技力量为生态保护“插上”腾飞的翅膀。上个月,为了让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们不再被动吸入“二手油烟”,姑苏区生态环境局联合虎丘街道在红星社区木耳场69号试点安装了苏州市首个老旧小区公共排油烟管道,并配套设计了油烟废气净化处理和后台监测系统。
“该系统运用‘环保+互联网’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后台实时监管油烟排放的量和机器运作情况,还可以远程调控机器在非运作时间紧急启用。”该项目的负责人陈莉告诉记者,除了在网页上实时监控监管空气质量,该设备还可与手机端相连,如遇突发情况,负责人可以立刻接到信息通知,并远程及时处理。同时,系统的后台还会自动抓取木耳场69号附近的空气质量数据,通过自动分析得出设备运行质量报告,以供工程人员及时调整设备。
其实,这只是虎丘街道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虎丘街道办事处主任高立介绍,今年,虎丘街道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体系化信息系统为污染防治赋能,构建生态环境智能监管体系,着眼信息化建设、综合监测管理、常态化服务保障3个环节,形成监测分析、决策治理、反馈改进、持续优化的长效体系,全面提升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效率、效能。
今年6月,虎丘街道联合姑苏区生态环境局在上塘河投放了风光一体式水质监测浮标。这套浮标标体系统包含圆柱形浮标体、太阳能供电系统、锚系系统、数据采集及传输等其他辅助系统。浮标直径80厘米、高1米。它采用组合式探头,可同时额外连接两支离子选择性电极和两支光电极,一支探头就可完成多项指标检测,包括pH、电导率、荧光法溶解氧、水温、浊度、氨氮,从而判断当时状态下的水质状况。同时,浮标采集的数据会实时发送至姑苏区生态环境局水质监控平台,形成数据链条。如果在某一时段数值产生高峰,就说明存在排污行为,街道相关部门就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采取相关措施,打击涉河排污行为。
创新机制社会共治
让绿色成为大美虎丘最亮“底色”
前段时间,虎丘街道对街道范围内20块河长制公示牌进行了“更新换代”,更新后的信息牌上的河长信息板块由二维码“取代”。这是姑苏区首次推出“互联网+”信息化河长制公示牌。市民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到河长的联系方式、河长职责、涉河禁止行为等内容,还可以针对河流的问题进行举报或提出意见。
在“全民河长”参与河流治理的同时,古城里还踊跃着不少热心社区居住环境保护的志愿者。在清塘新村,20多名热爱花草的阿姨将小区里近800平方米的废弃小游园打造成花团锦簇的共享花园。在这个花园里,时不时有居民把自己淘来的花卉、绿植栽种带过来,平常来健身、散步的时候就来浇下水,看着如今越来越漂亮的风景,大家心里特别舒服。在山塘街的背街小巷,“以菜易花”交易市场广受欢迎。居民们只要将在公共区域种植的蔬菜交到社区,就可以换来自己喜欢的鲜花。如果居民自己不会养花,社区还会请专业的绿化养护人员去帮助他们。
“接下来,虎丘街道还将探索推出‘企业家河长制’‘建筑垃圾资源化’机制。”高立说,目前,街道正逐步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突出“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重要性。据悉,街道已梳理了26条河流附近的企业,并通过已有的企业家联盟,呼吁这些企业家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实施河道清淤、减少污水排放、杜绝污染源等工作。另外,在建筑垃圾处理中,街道将帮助辖区建筑工地链接有能力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通过处置工艺、运营模式的创新,“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利用。
“打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虎丘街道党工委书记侯丽萍表示,街道将继续重视古城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空间格局、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倡导生态生活、弘扬生态文化,谱写“美丽苏州”的姑苏范本。(记者 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