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优秀学生有哪些显著特征?家长怎样陪伴更给力?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日前发布2020年度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此次监测对象为苏州10个市(区)277所初中学校的28.7万名学生,以及1.6万名教师。报告显示,人际支持更充分、教学支持更有效、学习品质更好的苏州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体美劳态度、爱好与习惯好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277所初中参测学生28.7万 原始数据上亿条

2015年起,苏州启动全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每年9月对初中全学段进行追踪监测,采用“学校全覆盖,学生全参与,学科等比例抽样”的组织方式,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通过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助推全市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次监测由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专业人员、苏州本土专家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共同组建的200余人的研发团队协作完成,前后历时7个月。

2020年苏州监测主要由学业水平测试、学生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和教师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三个部分构成,学业水平测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门学科,相关因素问卷包括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品质、一般学习行为、学业负担、学业支持等维度,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本次监测对象为苏州市10个市(区)所有初中学生和主要学科初中教师,共计参测学校277所,学生287546人。通过对初一年级学生倒追至小学的方式,共追踪到苏州市2020届小学毕业生99866名,涉及小学共487所,原始数据达上亿条。

苏州初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全国同类地区水平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罗强介绍,此次监测研究以学业发展为核心描述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通过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分析揭示孩子成长的特征。

监测报告显示,苏州全市小学毕业生和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总体较高,近三年保持在较高水平。2018~2020年,全市小学毕业生和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均高于浙江、山东、辽宁、广东、吉林等全国二类地区。

监测显示,人际支持(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学校归属感)更充分、教学支持更有效、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内驱动机)更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客观学业负担和主观学业负担轻的学生,焦虑程度更轻。

苏州学生的体美劳态度、爱好与习惯情况较好。监测发现,苏州九成以上学生具备1项及以上的体育爱好与特长,九成以上女生具备1项及以上的艺术爱好与特长,八成男生具备1项及以上的艺术爱好与特长。六成左右小学毕业生和初中生经常或总是做家务劳动。数据显示,在这些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发展更全面。体美劳态度、爱好与习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品质、人际支持得分更高。学业负担重的学生,心理健康、人际支持、学习品质和家庭教育的得分均偏低。

家长支持型行为多、干扰型行为少的学生成绩更好

监测数据显示,相较于“祖辈”和“其他”,学习陪伴者为“母亲”或“父亲”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品质、心理健康方面均更好。母亲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陪伴者,苏州七成左右小学毕业生和初中生学习的主要陪伴者是母亲,父亲陪伴孩子学习的比例不足25%。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特别是父亲要避免角色缺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多配合学校和老师,减少责备、发火、急躁等消极情绪,也不要在孩子学习时做一些干扰孩子学习的事情。”罗强介绍,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多对家长进行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研究将家长对子女的学习陪伴行为分为支持型行为、控制型行为、责备型行为、干扰型行为四类。支持型行为是指家长对学生学习给予积极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控制型行为是指家长严格的监督、掌控学生学习行为和动态;责备型行为是指家长在学习陪伴时采取责备、发火等行为;干扰型行为是指家长做一些与学校老师的要求相违背,干扰学生学习的其他事情。

监测数据显示,家长支持型行为多、干扰型行为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品质和心理健康更好;控制型行为和责备型行为的频次差异,反映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不明显;家长责备型行为多,学生的焦虑感更强。学业成绩得分高的学生,家长的支持型行为频次更高,而控制型、责备型和干扰型行为的频次更低。

学业优秀学生对电子设备依赖性更低、睡眠充足

“学业优秀”学生有哪些显著特征?监测数据显示,学业优秀学生的学习品质更高、人际支持获得感更强、家庭教育支持更好,同时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的比例相对较少。学业优秀学生家长的学习陪伴和生活陪伴质量更高,在孩子电子设备的使用方面也能管理得更好。

监测结果发现,超过六成的学业优秀学生选择“更多阅读纸质书籍”,比其他学生高10.8%;学业优秀学生中选择“更多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的比例比其他学生低9.1%。可见,学业优秀学生选择纸质书籍阅读的比例更高。从字迹方面来看,语文学科的学业优秀学生字迹明显比其他学生更加端正。

罗强认为,家长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尽量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其次,严格控制孩子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监督好孩子的电子设备使用内容;第三,尽量让孩子使用大屏电子设备进行线上学习,保护视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报告首次专门分析“学业跃进”学生的特征

与往年比有所创新的是,今年监测报告专门分析了“学业跃进”学生。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学生处于哪个起点水平,学业跃进学生对比非学业跃进学生,均具备更优秀的学习品质、更好的一般学习行为、更强的人际支持获得感、更高的家长陪伴质量。

在客观学业负担上,中、高起点的学业跃进学生与非学业跃进学生差异不大,低起点学业跃进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相对略重。低起点学业跃进学生高于非学业跃进学生的前三项指标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中起点学业跃进学生高于非学业跃进学生的前三项指标是阅读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高起点学业跃进学生高于非学业跃进学生的前三项指标是家长陪伴、阅读兴趣、学习习惯。(记者 顾秋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