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的新动力究竟在哪?夜消费的江南特质怎么体现?夜窗口的沉浸式场景如何打造?
“枫桥夜泊”后有7种选择
——苏州提升夜间消费全景式调查报告
近年来,夜间经济悄然兴起,已成为消费领域一个新的增长点。夜间经济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满足了群众的消费需求,提升了城市品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突破30万亿元。据商务部的一份数据分析,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
苏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但谈到夜经济、夜消费,似乎总找不出响亮的、标志性的、引领性的消费场景和优质项目,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国际化程度、人口规模等存在不小落差。
如何点燃夜间经济新引擎,满足更高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如何依托好“苏州制造”“江南文化”等品牌?怎么打造“夜间天堂”经典场景和项目?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抵达姑苏城外的客人,在“枫桥夜泊”后做些什么——这似乎是个千年追问。按照现代的消费理论,夜经济至少有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夜读、夜健等七大产业业态。仅就此而言,“枫桥夜泊”后起码能有7种选择,让诸位客官在“人间天堂”里度过良宵。
“吴夜无亮点”
——产业发展不匹配城市地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苏州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275万,排名长三角第二。然而,苏州夜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地位并不匹配。2019年以来,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腾讯每年发布《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年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分别为重庆、北京、长沙、青岛、深圳、广州、济南、成都、西安、石家庄。近期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从夜经济传播力、创新力、产业规模、商圈流量4个维度对目标城市进行评价分析,4大指标权重分别为30%、30%、20%和20%。综合上述指标,2020年中国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分别为重庆、成都、长沙、青岛、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武汉。
综合两届榜单看,重庆、青岛、长沙、北京等城市夜经济实力保持领先优势;上海、武汉夜经济影响力加速提升,2020首次进入夜经济影响力城市前十;苏州则无缘“十强榜单”。
十强城市都是我国综合实力不错的城市,同时还是旅游强市。从夜经济产业规模指标看,据《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夜经济产业规模评价得分前20名城市中,11到20名分别是石家庄8分,杭州、天津6.5分,福州、济南6分,厦门、合肥5.5分,苏州和郑州、沈阳并列,均为5分。而在前十的城市中,北京为9.5分,上海、重庆、深圳、成都、西安均为9分。
在百度、知乎上,搜索“苏州夜市”,有不少留言:“夜市?不存在的,一般在外面逛到八点就想回家了。个人感觉苏州比较适合死宅,比如我自己。”“苏州现在GDP其实离一线城市不是很远,但是夜生活跟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远了。我们晚上基本10点后就没什么花头了。”
端午小长假期间,苏报记者实地观察了观前街、平江路的夜经济情况。
在这两条闻名全国的步行街上,记者发现,所谓的“夜经济”,基本上是白天经营模式的延伸,没有显著的“夜”特色。在观前街上,部分鞋服专卖店以“清场促销”为噱头,店员出店拉客,以高分贝的吆喝招徕生意。在平江路上,许多游客处于“闲逛”状态,没有明确的消费意向,“从街头走到街尾没有花一分钱”的现象不在少数。一些游客表示:“没有看到让人怦然心动的消费兴趣点。”
“吴夜无特色”
——理念滞后影响规划和业态
专家指出,与发达国家城市夜间经济相比,中国夜间经济的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现阶段我国夜间消费中餐饮服务、购物零售供给比例较高,文艺演出、博物馆展览、经典游览等优质项目供给不足或发展单一,人们对于更高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尚得不到满足。
而在苏州,夜间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规划建设滞后。苏州商业、餐饮等业内人士表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传统夜经济,和夜游、夜食、夜娱等融合,从《红楼梦》中的“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到观前玄妙观“全国四大小吃集聚地”之一,和苏州传统茶馆、戏馆、书场等融合,形成历史上曾经繁华的传统夜消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崛起,服装、小商品、小吃美食等摊位排档式夜经济蓬勃兴起,苏州观前、石路等形成多个夜市。然而,随着现代消费兴起,传统夜市模式无法适应消费趋势变化,苏州夜经济逐渐“黯淡”。
二是缺少品牌化品质化的夜经济。苏州以往传统排档式夜市最大弊病是脏乱差、档次低,完全复旧传统夜经济,无法满足新的消费理念、消费需求,与苏州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不相吻合。同时,随着苏州商圈的多中心发展,人流集聚度分散,品牌化品质化的打造和引导,难度更大,缺乏地标性、引领性的夜间消费集聚区。
三是苏州夜经济小、散、业态单一,尚未形成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无法有效引导沉浸式现代夜经济消费模式。同时,在消费层级与消费客群的分众化方面,缺乏精细化的规划设计。目前开展的部分沉浸式体验,也存在封闭式、客群相对较小的局限。
“吴夜五彩灯”
——亟待打造沉浸式消费窗口
在采访中,我市商业、餐饮、旅游等业内人士以及专家学者认为,发展夜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针对如何点亮对标上海、和国际化接轨的苏州夜经济,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形象地以“五彩灯”为喻提出了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文化
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吴智库专家、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王俊表示,苏州要形成有自己文化特质的夜经济,首当其冲就是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从前两年开始,苏州着手做夜经济的文化品牌。比如,苏州园林夜游除了网师园外,沧浪亭的《浮生六记》昆曲演出,采用现代呈现方式,尤其适合年轻人。最近拙政园推出的拙政问雅,通过夜游方式,让游客欣赏明代园林,体验当时文人的精致生活。今年苏州还做了很多剧场,既包括传统评弹、昆曲,也包括年轻人喜欢的小话剧、音乐剧演出。
上海市工商业领军人物、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购物中心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吴仲庆认为,沪苏两地可以互补借鉴,共同促进。以前会讲苏州是上海的后花园,放到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来讲,今后苏州就是上海的花园,要把年轻人都吸引过来。苏州要打好文化牌,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个性是独有的,具有唯一性,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时尚
突出江南味、国际范、时尚潮,打造高品质的江南文化、国际视野的“双面绣”夜生活都市圈、夜生活打卡新地标。
苏州市百货业商会(协会)会长谢怀清提出,一个城市的夜经济品牌,需要持之以恒地深耕,不断升级创新与时俱进。让传统夜市跟上时代的发展,再现一个现代版的姑苏繁华盛景。要根据对象不同,创新打造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要根据季节不同,推出不同的产品,加大苏州夜经济黏度,增加层次感、吸引力。培育沉浸式消费夜经济新模式,要打通各行业边界,包括剧本杀、密室逃生等沉浸式文化产品和购物中心、商场合作,传统产品制作体验和老字号嫁接,非遗技艺体验和古城游等旅游产品融合,通过全业态跨界融合,实现沉浸式夜经济的叠加效应。
苏州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华永根提出,要在江南文化、国际视野的新高度,打造玄妙观、太监弄夜市美食群,以及苏州市夜市小吃群、环古城河夜游等沉浸式项目,引进国际美食,让消费者在观前商圈,能喝到一杯地道的精酿啤酒,在路边来一支地道的鸡尾酒,或者来一个轻食小汉堡,体验国际范夜生活。
主题
“越夜越快乐”是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夜生活的特点,消费不局限于单一的购物、餐饮、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沉浸式主题夜消费场景正在成为消费者夜生活的一部分。吴江区某旅行社负责人唐晓峰介绍,其接待的外地团队游客反映,苏州的夜经济点位多且杂乱无序,“就像突然走进一个大型‘自由市场’,不知道该从哪逛起。”对此,唐晓峰给出建议:相关部门应仔细梳理归纳夜经济资源,突破板块行政边界对其进行重组,精心打造“美食之夜”“戏曲之夜”“园林之夜”“博物馆之夜”等主题夜经济产品,并对其进行强势推介,从而引导消费。唐晓峰同时提出,在目前国内团队游市场上,苏州往往是“华东游”线路中的一个节点,而非单一的旅游目的地,这就使得游客在苏州停留时间不长,这也是制约苏州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对此他建议,苏州应加紧与上海联手开发“沪苏深度游”产品,“至少要让游客在苏州停留三天左右。”
投入
姑苏区招商中心工作人员杨扬认为,目前苏州的夜经济处于“一哄而上”的状态,缺乏高水平的产业规划引领;主要以政府“造节”的方式来推进,缺乏常态化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此外,苏州的夜经济目前处于“低成本运作”状态,以及各板块、条线“各自为政”的状态。对于这几点,她提出:首先,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请专业人士制定符合苏州实际的高水平的夜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注意区分游客和本地消费者,根据二者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路线;其次是探索夜经济常态化运行机制,要想办法提振市场主体主动融入夜经济的积极性,特别是与高水平的创作团队、头部运营团队合作,打造苏州夜经济的亮点,“不能有‘投入马上就要见效’的短期心态”。
管理
不少商家也提出,夜经济是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延伸和提升,高品质发展夜经济,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在政策、管理、执法等各层面,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措施,吸引商家“开门办夜市”。还有商家呼吁,沪苏同城联动,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方便上海消费者到苏州、苏州消费者到上海。政府部门要在公共交通、卫生、安全等方面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夜经济与城市治理的协调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夜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