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下午,市医疗保障研究会举办长三角商业补充保险发展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导、专家交流发言,共同探讨进一步做好长三角地区商业补充保险工作,发挥“惠民保”作用,以更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分担政府压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惠民保”有需求有必要

医疗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我国卫生费用中个人支付的比例仍然在27%左右。医保目录范围内经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医保目录范围外自费医疗费用,还有较大比例。

要解决这部分的负担,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重要途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提供、与基本医保衔接,提供补充保障的保险。它自愿参保,没有强制性;与其他商业保险比,它又具有普惠性,对既往症等参保限定较少,保费水平较低。

“推出合适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有需求、有必要、有空间的,会进一步降低个人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会提高政府支出和基本医保支出的保障能力,也是多元化治理格局的需求。”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说,统计数据显示,个人自付现金如果下降到10%,会有接近1.2亿的空间,亟须填补。

长三角起步早发展快

“长三角普惠型商保起步早、发展迅速,自去年4月苏州的‘惠民保’上市后,长三角每月都有此类保险推出。”复旦大学副教授张璐莹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数据,目前整个长三角地区有35种市级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最新的就是5月20日推出的“医保南通保”。

据不完全统计,35种市级商保加上上海、安徽两地的省级商保,共覆盖超过2300万人,一般只要求参加医保就能购买,对既往病症也不设严格限制,“接近9成都得到了政府支持,其中14款产品支持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购买。”张璐莹说,他们通过多项细化指标,对各地“惠民保”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进行了评估,“医保南通保”表现不错,两项水平都在较高区域。

“‘医保南通保’是由我市医保、民政、总工会等9个部门联合推出的,门槛低、覆盖广,保额高、免赔低,购买和理赔都很便捷,并且由8大商保公司组成的共保体共同承保、共担风险。”市医保研究会会长顾忠贤介绍说,除了制定政策时的引导,9个部门也齐心协力做好宣传推广,“只有参保人数达到一定的量,保险才能健康运行下去,群众才能持续受益。”

政企合力助推良性发展

“惠民保”的未来市场巨大,但也不乏风险和挑战。“此类‘惠民保’在实施中,可能会面临参保与筹资的风险、支付的风险、运营的风险等,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其顺利开端、发展的重要助力。”张璐莹说,因此,明确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才能推动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更好更快发展。”中国医保研究会研究员王东进说,政府应该明确好大框架、加强监管,但也要给保险留足空间,才能长效发展。王震则提醒政府要了解风险在哪里,警惕公共资源转化为企业“利润”,防止“基本医保化”倾向,使之成为二度报销、第二大病保险。

第三方平台发挥专业优势、共保体提升抗风险能力、互联网技术使服务便捷化……借助外部力量也有利于政府推动“惠民保”的发展。此次“医保南通保”就委托轻松集团作为技术支持和推广运用服务平台,“我们开发了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了微信公众号参保入口、实现了医保个人账户对接,以技术赋能,助力‘医保南通保’的实施。”轻松集团创始人杨胤说。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三省一市在医保方面的合作共建由来已久。张璐莹认为,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体化的商业补充保险,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提升群众的医保待遇水平。(记者 沈雪梅 何家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