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度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我省在首轮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取得了一批标志明显、群众认可的治污成果,全省PM_2.5浓度首次“破4”(年均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盐城5个设区市PM_2.5浓度首次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第三方调查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3.3%。
PM_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1.6%
《公报》显示,2020年,我省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1%,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PM_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6%,优良天数比率和PM_2.5浓度均达到国家年度考核目标要求,O_3、PM_10、SO_2、NO_2、CO等其他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104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的比例为87.5%,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的380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1.5%,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太湖治理连续十三年实现“两个确保”。
204个国家风险监控点中,195个(95.6%)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风险筛选值,9个(4.4%)超过风险筛选值但不超过风险管制值。
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2,13个设区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级均为“良”,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均为“健康”。我省境内长江、太湖和淮河三大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健康”,共监测到淡水水生生物1027种。全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保持稳定,植被覆盖度达77.6%,总体实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我省境内596个长江岸线利用项目全部完成整改,共腾退岸线47公里,复绿面积572.8万平方米。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钱江介绍,“十三五”时期,我省解决了一批历史形成、长期困扰的突出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基本整改完成,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在沿江省(市)中率先清零,环境信访总量连续三年下降。在全国率先成立实体化运作的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建成全国首个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试点省”。建成覆盖全省的PM_2.5和VOCs网格化监测系统,危废处置能力提升到5年前的5倍。
大气治理一微克一微克去“抠”
钱江表示,今年1-4月,省生态环境部门以“首季争优”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减污降碳、源头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省经济同比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向好。全省PM_2.5浓度同比下降8.7%,优良天数比率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主要环境指标均稳步提升。
二季度,省生态环境厅启动了“春夏攻坚”行动。对此,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局长崔恒武说,因时而动,以问题为导向一直是环境治理的策略,“所谓春夏攻坚,就是紧扣二季度阶段性特征,紧盯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矛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园区、重点点位和重点断面,坚决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坚决防止环境质量下降。”
现在不少地方提出大气治理要一微克一微克去“抠”,为什么要这样 “抠”?在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陈善莉看来,我省环境容量超载、生态成本超支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只有日复一日地努力,一微克一微克去“抠”,去争取,才能推进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接下来要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行动,努力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王华表示,重点通过三项工作来推动这场变革:一是编制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二是制定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三是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
长江太湖治理保护任重道远
发布会上,两个关于“水”的提问引人关注,一个关于母亲河长江,一个与江苏的“明珠”太湖有关——
长江禁渔后,鱼类等水生物种群、数量情况如何?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近年来,长江江苏段干流整体水质提升一个档次,充分显示了江苏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环境综合整治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效。”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军敏说,为持续跟踪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自2018年起,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南京大学采用环境DNA技术,开展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监测显示,长江江苏段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正呈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长江江豚检出率显著增加、活动范围不断增大,鱼类物种数明显提升。
“长江生态系统恢复还处于起步阶段,水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目前长江的食物链系统仍然比较脆弱,仍须给水生生物留出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长江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王军敏同时提醒。
太湖治理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哪些短板?
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刘朝阳说,太湖已经连续13年实现“两个确保”,成绩主要表现为“一降两升”:一是富营养化程度下降,二是湖体水质提升,三是流域水质提升。但也存在总磷浓度偏高、应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淤泥面临出路困境等短板。今年太湖治理将以控源截污为关键,实现外源减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实现内源减负;以生态修复为手段,实现生态扩容;以优化调度机制为保障,实现科学调配;以“两个确保”为底线,实现精准防控。(吴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