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电塔筒:产业链盈利稳定环节,出口海外增厚利润
随着我国“双碳政策”持续推进,2022 年风电国补退出,风电平价时代拉开了序幕, 风电整条产业链都面临着巨大的降本压力。塔筒/桩基作为风电产业链中的重要零部件, 约占整机 15%的成本占比。塔筒不同于其他风机零部件,一般由业主单位直接招标, 采取原材料成本+加工费的定价模式,因此在风机降本的进程中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 是产业链的盈利稳定环节。由于其体积大,重量沉的特性,具有一定的运输半径,行 业集中度较为分散,国内塔筒市场竞争激烈,参与玩家众多,既有天顺风能,大金重 工等专业塔筒生产制造的上市公司,也有中船澄西,西部重工等大型集团的钢铁加工 部门或子公司。风电塔筒出口海外能够给企业带来出货量的增加以及产品价格弹性的 提升,在国内市场充分内卷的局面下,出海成为了国内塔筒制造企业新的机遇。
(资料图)
1.1、塔筒/桩基:风电支撑基础设备
风电塔筒是风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风电机组和基础环(或桩基、 导管架)间 的连接构件,传递上部数百吨重的风电机组重量,也是实现风电机组维护、输变电等 功能所需的重要构件。其内部有爬梯、电缆梯、平台等内件结构,以供风电机组的运 营及维护使用。风电塔筒通常由钢铁制成,外形为圆柱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能够承受大风环境下的巨大风压和风荷载。风电塔筒的表面通常涂有特殊的防腐涂料, 以保护其不受海洋环境或其他恶劣环境中的腐蚀和氧化的影响。
1.2、风电塔筒:盈利稳定,产业链抗通缩环节
风电塔筒/桩基通常单独招标,塔筒制造企业按照客户提供的设计图纸、技术标准,结 合企业自身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制造水平等定制非标准化产品,风电塔筒/桩基是成 本加成的定价模式,即在原材料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部分加工费。塔筒企业对于上游大宗商品钢铁没有议价能力,但是下游业主装机需求旺盛,供应紧张时,加工费往往 会涨价。因此相比于风机不断降价带来利润空间的压缩,塔筒/桩基的盈利能力较为稳 定。
1.3、塔筒出口增加价格弹性
风电塔筒产品价格的弹性上面,出口海外>海风产品>陆风产品。从头部塔筒企业国内 市场的单吨售价来看,陆上塔筒产品单吨售价在 8000-9000 元,海上塔筒/桩基的单吨 售价在 9000-10000 元左右。塔筒/桩基在海外市场售价与国内有价格差异,从大金重工 2022 年的订单情况看,塔筒 出口欧洲的单吨售价不含运费约 12000 元,含运费 17000 元。从英国 Dogger Bank B 风 电海塔项目我们可以看出,在欧洲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大金重工的 41 套 海塔包含海运费后 17000 元/吨的单吨售价,依然在价格上具有优势。
国内市场的塔筒毛利在 1000-2000 元/吨。单吨净利方面,陆塔 500-600 元/吨,海上风 塔桩基 800-900 元/吨。海外市场溢价较高,陆塔 800-900 元/吨,海上风塔约 3000 元/吨。 桩基与塔筒相比,内部不需要安装其他零部件,因此生产的效率更高,单位成本更低, 售价相同时盈利能力也优于塔筒。 企业对于原材料价格的把握能力,也会影响盈利水平。风电场建设中,一般在项目开 工前对所需的桩基、塔筒进行采购,并签署采购合同,然后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要求 供应商分批发货。因此,风电塔筒,桩基产品合同签署时点和原材料采购时点存在着 时间周期,这一周期的中厚板价格波动将会影响项目的毛利。风险敞口一般在 2 个月 到半年不等,桩基是海上风电施工的前期工程,风险敞口期较短,而陆上塔筒和海上 塔筒分别需要在基础环和桩基施工后安装,因此风险敞口期相对较长。
2、风电塔筒供应链转移:供应能力与成本优势驱动国产塔筒出海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海外尤其是欧洲的能源转型需求愈发迫切。风电作为清洁能源, 已经成为了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全球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划了较高的装机 目标。海外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将给国内塔筒、海工厂商带来巨大的出口红利,欧洲 是海外风电装机的主要增长点,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价格高企,塔筒 企业业绩承压,本土产能扩张速度较慢,对于风电塔筒高速增长的需求也将外溢到其 他国家。在此背景下,未来国内塔筒企业有望凭借较强的供应能力与成本优势,大幅 提升海外市场的份额。
2.1、驱动因素一:海外能源转型需求迫切,全球风电加速装机
2022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 77.6GW,GWEC 预计,2023 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 100GW , 未 来 5 年 新 增 装 机 容 量 将 达 到 680GW , 全 球 新 增 装 机 预 计 115/124/135/149/158GW,CAGR 为 15%。
分装机类型看,2022 年全球陆风新增装机占比 89%,海上风电仅占 11%。海上风电增 速较快,其份额将在未来五年从 11%快速提高至 23%,海上风电份额的快速提升将带 动桩基,导管架等设备的渗透率提升。 分区域看,中国,欧洲,北美是全球新增装机的三大主要市场,2022 年这三个地区占 据了全球新增装机量 87%的份额。根据 GWEC 的新增装机预测,未来五年,这三个市 场的全球新增装机占比也将保持在 85%以上。塔筒的需求侧,我们重点关注这三个主 要市场需求的边际变化。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由于海床较深,多飓风龙卷风,海上风电风力资源并不理想,目前以陆上风 电装机为主。GWEC 预测 23-27 年新增装机 9.5/11.7/14.8/18.8/20.5GW,拜登政府宣布 2030 年部署 30GW 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欧洲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欧洲的能源结构将在 2030 年前发生重大转变。在俄乌冲突的催化 作用下,欧洲能源转型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风电成为 了实现欧洲能源转型目标的关键能源。GWEC 预测,2023-2027 年欧洲新增装机 20.3/20.8/25.9/31/35.4GW。欧盟在 2022 年 5 月的“REPowerEU”能源计划中,提出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从之前规划的 40%提高到 45%。欧洲风能协会统计,到 2030 年,该计划将需要 440GW 的风电装机容量,到 2030 年的平均装机率为每年 30GW。此 外,各国还制定了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国家目标,并启动了合作倡议,例如海上风 电的埃斯比约宣言和马里恩堡宣言。
欧洲地区海岸线较长,海上风电潜在开发量达到 8TW,英国,德国,挪威等沿海地区 风速可达到 9m/s,海洋风力资源丰富。到 2030 年,欧洲国家将有超过 130GW 的海上 风电装机规划。我们按照平均 8 万吨/GW 的塔筒消耗量,20 万吨/GW 的桩基消耗量,对海外塔筒桩基 的市场需求进行测算。2023-2027 年全球塔筒需求量 920/992/1080/1192/1264 万吨,桩 基需求量 360/360/520/640/720 万吨。欧洲塔筒需求量162.4/166.4/207.2/248/283.2 万吨, 桩基需求量 116/60/140/200/242 万吨。
2.2、驱动因素二:欧美塔筒业绩承压,供应链瓶颈或提前
塔筒的需求前景似乎越来越强劲和确定,但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实现装机目标需要大 规模的供应链扩张,由于欧美本土塔筒制造商普遍业绩承压,在高通胀、低利润率、 资本成本不断上升的环境中扩张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另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是需求变化 的速度,风电塔筒是产品不断升级迭代的行业,风机的大型化背景下,对塔筒的高度, 壁厚,重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能进行不断改造才能匹配新的需求。当面临潜在 的扩张时,规模扩大和产品迅速迭代的风险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在盈利能力上, 国产塔筒企业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投资的确定性更强,因此增产扩产的能力也强于欧 美制造商。海外供应链的瓶颈将进一步驱动国产塔筒出海。
全球塔筒供应能力:全球塔筒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韩国和中国四个地区,塔筒的供应类型分 为两种,一种是风机主机厂设有塔筒部门,主要用于自供,例如维斯塔斯和 Enercon; 另一种是由第三方塔筒制造企业供应,如中国的天顺风能,大金重工,天能重工,海 力风电,泰胜风能;韩国的 CS Wind;欧洲西班牙的 GRI renewable,Windar,丹麦的 Welcon,Valmont;以及美国的 Arcosa,Boardwind 等。 塔筒重量较重,体积较大,具有一定的运输距离限制,因此从产能分布上看,全球的 塔筒产能较为分散,塔筒龙头 CS Wind 全球市占率也只有 16%左右。由于各个企业统 计产能的单位不同,我们年出货量进行换算,估计全球主要塔筒生产商的产能情况。
北美塔筒企业:Broadwind 和 Arcosa 是美国头部的塔筒制造企业,也是多次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美国风塔 贸易联盟的核心成员。Broadwind 是美国最早生产 100 米风力涡轮机的生产商之一,已 经建造了数千个 2MW+风塔;Arcosa 是美国大型基础设施供应商,旗下设有建筑产品 部门、工程结构部门和运输产品部门,工程结构部门约占主营构成的 44.68%,包括结 构风塔、电信结构、用于配输电的钢结构公用设施等业务。
从营收规模上看,2022 年 Broadwind 和 Arcosa 的工程结构部门营收分别为 1.8 亿美元和 8.1 亿美元。Broadwind 近五年有四年亏损,2022 年归母净利润-0.1 亿美元。相比 Broadwind 而言,Arcosa 的盈利能力较好,2022 年由于公司所有产品线价格迎来上涨,并且剥离了储罐业务,公司毛利率提升到 30%,但从近五年利润情况来看,2018-2021 年四年期间整体毛利率低于 10%。 根据 2019 年美国风塔的反倾销报告显示,除本土供应以外,美国进口风电塔的主要非 主体来源包括西班牙、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墨西哥和韩国,中国早期也是美国塔筒 的供应来源。2012 年,美国商务部终裁向中国制造的应用级风电塔征收 44.99%至 70.63%的反倾销关税,并额外征收 21.86%到 34.81%的反补贴关税,国产塔筒在高昂的 双反税率下,几乎退出了美国市场。
欧洲塔筒企业:Rystad Energy 的分析显示,2022 年欧洲风电塔筒的产能为 210 万吨,主要集中在西班牙, 丹麦,德国和土耳其。欧洲已经宣布的扩产计划,2024 年产能将达到 230 万吨。
西班牙约占欧洲塔架制造能力的一半。三大涡轮机塔架生产商,包括 GRI renewables、 Windar 和 Haizea Wind 集团在西班牙拥有多家工厂,累计年制造能力超过 90 万吨。 Windar 隶属于丹尼尔阿隆索集团,总部在阿斯图里亚斯公国(西班牙),成立于 2007 年,具有 5500 段陆上风塔,100 座海上风塔的年产能;GRI renewables 是西班牙的风塔 制造企业,隶属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海斯坦普集团(Gestamp),GRI 在全球七个国家 设有工厂。根据 GRI 公布的 2021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来看,2021 年营业收入 8.34 亿欧元, 成本 8.22 亿欧元,毛利率仅为 1.4%。由于 Welcon,Windar 等企业非上市公司,没有公 布具体的盈利数据,但是 GRI 较低的盈利水平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欧洲塔筒制造商 承受的业绩压力。
其他具有重要产能的塔制造地点包括丹麦、德国和土耳其。Welcon 和 Valmont SM 是丹 麦的塔筒制造商,Welcon 主要生产海上风塔,每年能生产约 300 座海上风塔,在欧洲 海上风塔的市占率达到 50%;Valmont SM 从 1998 年开始生产风电塔筒,2014 年被美国 上市公司 Valmont 收购,体量相对较小,年生产能力在 9 万吨左右。而 Max Bogl 是德国 的主要生产商。此外,GRI renewables,韩国塔筒巨头 CS Wind 在土耳其均有制造基地, 提高了该国的制造能力。
从欧洲塔筒的供需曲线看,2026 年欧洲本土塔筒的需求量将超过供应,风电装机对于 塔筒的生产一般会有滞后性,供应和需求之间有一年左右的时间错位,2025 年将会出 现供需缺口,并随着欧洲能源转型目标的加速推进,缺口逐渐扩大。考虑到已有产能 中的部分落后产能无法充分利用,23、24 年欧洲塔筒将会维持供需紧平衡的状态。 欧洲海上风电以单桩为主,欧洲本土单桩的供货集中度较高,主要桩基供应商 SIF、 EEW、Bladt、Steelwind,年供应能力之和不足 600 根,其中 50%的产品直径在 11m 以 下,大部分用于单桩基础,本土产能难以满足欧洲海上风电的装机需求。
韩国巨头 CS Wind:CS Wind 是一家韩国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塔筒制造企业,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 生产基地,并为全球主要的风机设备制造商提供风塔,如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 通用电气和 Nordex,塔筒业务占营收的 91%。 随着全球风电装机量迅速提升,CS Wind 在全球不断扩张,布置产能,目前已在美国, 葡萄牙,土耳其,中国,越南,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布置塔筒生产基地。近五年营收 稳步增长,毛利率保持在 10%左右,2022 年 CS Wind 营业收入在 71.9 亿元,营业利润2.2 亿元,毛利率 3%有所下滑。从 CS Wind 营收分布来看,CS Wind 主要供应欧美市场, 面对欧美高昂的反倾销税,一方面 CS wind 在土耳其,葡萄牙,美国收购塔筒企业或布 置产能,利用本土化生产规避反倾销税,另一方面从越南,马来西亚等原材料,人工 生产成本较低的基地出口,发往欧美。
国内塔筒产能情况:我们按照 2022 年五家塔筒上市公司全年出货量和国内全年风电装机量来计算,CR5 仅 占国内市场份额 40%左右,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中国塔筒生产商中除了以上五家上 市龙头公司以外,还包括中船澄西、福船一帆、西部重工等大型集团子公司,这些公 司普遍业务较为多元化,塔筒只占一部分业务。随着 2023 年五家头部企业新建产能落 地,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小结:塔筒行业由于具有一定的运输半径,因此全球的产能较为分散。我们对比了全球塔筒 制造龙头企业,从 2022 年营收规模来看,韩国的 CS Wind,西班牙的 GRI,美国的 Arcosa,中国的大金重工,天顺风能,天能重工体量相当,都有几十亿的营收规模从近 五年毛利率角度看,国产塔筒企业盈利能力要显著好于海外企业,国内塔筒企业毛利 率维持在 15%-25%之间,而韩国塔筒巨头 CS Wind 和美国企业 Arcosa 的工程结构部门, 毛利率维持在 10%左右。欧洲的 GRI 和美国的 Broadwind 毛利率较低或亏损。
在产能扩产方面,国内塔筒企业和韩国的 CS wind 盈利能力较强,因此扩产的节奏也更 快。2023 年国内头部五家塔筒企业有超过 200 万吨的新增产能规划,CS wind 也计划将 在 24 年上半年把越南基地的海上塔筒产能提高 1.5 倍,美国基地的陆上塔筒产能提高 2 倍,葡萄牙基地的海上塔筒产能提高 4-5 倍。欧美塔筒企业竞争力逐渐下滑,难以满足 日益增长的本土市场需求。欧洲本土塔筒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2025 年将会出现供需 缺口,现有本土产能难以满足欧洲各国的 2030 年装机目标。
2.3、驱动因素三:原材料人工成本优势,国产塔筒经济性凸显
在欧美市场塔筒/桩基产品的售价远高于国内市场的情况下,海外塔筒制造企业的利润 却普遍承压,主要是由于海外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过高导致的。塔筒/桩基成本拆分:成本构成方面,原材料是塔筒、桩基成本是国产塔筒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天顺风能 2021 年报显示塔筒原材料占比高达 87%,其次是运费和人工,分别占 5%和 4%。拆分 来看,中厚板是风电塔筒、桩基的主要原材料,占比超过 70%,其次是法兰,占比约 9%,管型材,内件,油漆共占 10%左右。总体来说,钢铁价格的波动对于塔筒制造企 业的成本影响较大。
塔筒出海的经济性:对于国产塔筒/桩基出海来说,原材料价格,人工费,海运费,以及反倾销税共同决定 了国产塔筒出海的经济性。2021 年 12 月,欧盟发布了针对中国陆上风电塔筒的反倾销 终裁,认定中国的风塔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同时说明欧盟本地塔筒企业盈利状况不佳, 中国塔筒企业成本优势明显。 原材料成本:俄乌冲突催化,中厚板价差维持高位。中厚板是塔筒最重要的原材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欧盟排名第二。传统上欧盟是钢板的净出口国,依 赖于出口市场,欧盟从海外进口大批量,低价值的板坯,加工成高质量,大重量的钢 板进行出口。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欧盟最大的板坯供应国,占欧盟进口板坯的 93%;乌 克兰也是重要的钢板生产国,2021 年该国供应的钢板几乎占欧盟钢板进口的 50%。
2022 年 3 月,由于俄乌冲突,乌克兰最大的制版公司 Metinvest 失去了对其在马里乌波 尔的两个制板厂的控制,导致产量下降 70%以上,由于乌克兰供应的限制,2022 年 3 月,欧洲中厚板的价格飙升至 2000 美元/吨以上的价格,短时间内和国产中厚板价差扩 大到了 2.5 倍。其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甚至土耳其等国家大幅增加了对欧盟的平 板出口,欧洲中厚板价格持续降低。2022 年 9 月韩国遭受台风袭击,造成其最大的钢 铁生产商浦项制铁的几家制造设施遭受重大损失,推动中厚板价格再次走高,目前欧 盟和中国中厚板价差维持在 1.6 倍的水平。
短期看,俄乌冲突对欧洲钢铁供应带来的扰动仍将持续,中长期看,从原材料安全角 度考虑,欧盟寻求供应链替代和转移带来成本中枢上移,欧洲的钢价将会继续维持在 较高水平。近两年中厚板原材料价差始终维持在 1.4 倍以上,俄乌冲突的催化作用,强 化了我国塔筒企业原材料的成本优势,为我国塔筒企业带来了出海窗口期。人工成本:根据欧盟披露数据,调查期内欧盟本地塔筒企业的人均人工成本为 4.8 万欧 元/年,折合人民币约 36 万元/年,是国内主要塔筒企业的人均薪酬两到三倍以上。 海运费:塔筒出口时候一般由客户承担海运费,从中国出口欧洲的海运费在 7000 元/吨 左右。随着疫情的影响消弭,海运费持续回调,运费成本将趋于稳定。
反倾销税:欧盟对不同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税税率不同,大金重工和中船澄西相较于其 他企业税率较低,分别为 7.2%和 7.5%,天顺风能为 14.4%,其他企业为 19.2%;泰胜风 能通过申诉,免去了澳大利亚的反倾销税,其他中国企业的税率在 10.9%;美国商务部 对原产自中国的风电塔产品征收 45%~71%的反倾销税及 22%~35%的反补贴税。
本地含量要求:本地含量要求(LCR)在风电行业并不少见。一些政府要求风电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 本地含量,才能参与拍卖或获得补贴。为了满足 LCR,塔制造商需要在当地建立生产 基地。CS Wind 在中国台湾和土耳其拥有工厂,目前是中国台湾仅有的几家塔筒供应商 之一,也是土耳其 7-8 个塔制造商之一,由于 LCR 的限制,这些市场的竞争对塔筒制 造商来说可能比其他地区更有利可图。
小结:欧美的原材料中厚板价格是国内的 1.5 倍以上,人工成本是国内两倍以上,因此反倾销 税和海运费成了出海是否具有经济性的决定因素。由于美国对中国塔筒产品采取累计 100%以上的双反税率,因此国内塔筒企业几乎很少有机会出口美国市场。而相比来说, 欧洲对于我国企业的反倾销税较为温和,对于大金重工和中船澄西仅 7.2%和 7.5%的税 率,其他企业也在 20%以内,因此即使加上海运费和反倾销税,出海欧洲也具有一定 的经济性,我国塔筒产品在欧洲具备较高的出海竞争力。国内企业可以效仿韩国塔筒 龙头 CS Wind,通过在欧美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或把基地建在没有反倾销税,原材料和 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来规避反倾销税,突破本地含量的限制。
3、国产风电塔筒迎来出海窗口期
3.1、风电塔筒出海情况
回顾国产风电塔筒的出海历程,风电塔筒的出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探索阶段(2007-2011 年)。以天顺风能为代表的塔筒企业,确定了为 国外风电整机设备生产商提供风机塔架的战略,通过了欧洲风电巨头的 Vestas 和美国 GE 的资质认证,绑定海外主机厂商,打开了风电出海的可能性。此阶段出海的规模较 小。
第二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12-2019 年)。这一时期,海外市场风电装机量快速提升, 国内风电塔筒凭借着价格优势出海份额迅速增长。2012 年美国商务部判定中国和越南 向其出口的应用级风电塔价格过低,对中国和越南进行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制裁,面 对高昂的双反税率,国内塔筒企业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但是又在丹麦,德国,巴基 斯坦,菲律宾,澳大利亚寻找了新的增长点。大金重工,天顺风能,泰胜风能三家塔 筒头部企业的出海营收规模在这一期间翻了 6 倍,从 21 年的 6 亿增长到 36 亿元,对应 年出货量从 6 万吨到 30 万吨。出海规模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发货量的提升,另一方面 则是塔筒产品升级单位价值量的增长。
第三阶段:突围发展阶段(2020 年至今),这一阶段随着全球贸易冲突加剧,本土供 应链保护增强,塔筒出海规模出现了波动。2020 年头部三家企业出海规模同比下降 50%,出现了明显下滑。一方面由于国内风电抢装周期,需求旺盛,头部企业把重点转 移到了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与欧盟,澳大利亚,墨西哥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有关, 短期内给风电塔筒出海制造了障碍。2020-2022 年,塔筒出海规模修复,迎来连续三年 增长,22 年上半年出海规模 15.73 亿元,同比增长 14.1%。
2022 年泰胜风能迎来了出海 的爆发式增长,海外销量同比增长 300%以上。根据大金重工披露,蓬莱大金将作为优 选供应商向某欧洲海上风电集群项目提供单桩,合同总金额约 5.47 亿欧元,约占公司 2022 年营收的 80%。随着大金重工拿下欧洲大额订单,泰胜风能迎来出海拐点,2023 年塔筒出海有望迎来新的局面,突破历史新高。
3.2、国产风电塔筒/桩基出海展望
国产风电塔筒/桩基的出海机遇已至。从短期来看,塔筒/桩基的主要材料是中厚板, 俄乌冲突对欧洲钢铁供应带来的扰动仍将持续,推动欧洲—中国原材料价差维持高位, 我国风电塔筒产品的经济性凸显,迎来出海窗口期。 从中长期看,近年来海上风电主机升级速度快,向深远海发展趋势明显,要求塔筒/桩 基产品的筒径加大、筒壁加厚、高度增加,在原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高企的背景下, 欧美塔筒巨头普遍承受着业绩压力,欧美本土企业受制于前期投资设备能力及产能问 题,本土市场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预计 2025 年欧洲市场将出现明显的供需 缺口。欧洲本土塔筒价格远高于国内企业,而塔筒企业盈利能力却低于国内同类企业, 且国内塔筒企业的扩产节奏较快,欧美塔筒市场需求难以靠本土产能满足,供应链将 有望进一步向国内市场进行转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