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特辑 | 冥府为什么不愿办大学
七月半
放河灯祀亡魂
【资料图】
敬祖尽孝
中
元
节
冥府为什么不愿办大学
冥府为什么不愿办大学,这其实是个伪命题,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晚清时才引入中国,志怪小说中当然不会有什么反映。不过,古代的太学、国子监,在阴间也没有出现,这就值得琢磨了。志怪小说所反映的冥府的面貌并不完备,比如关于经济、农业、教育的材料非常少。因此,单从有鬼君所见的少量材料,就断言阴间没有大学,也许有点武断。有鬼君的思路是,从对阴间社会的整体把握来切入。
首先要说明,冥府其实很看重读书人。《小豆棚》卷十一“沈耀先”条说:“冥司最重读书人,且读书者门路多。尝见有小过犯,辄见朱衣人来关白人情。此时冥官多系阳世读书者,往往以曲为直而徇蔽之。”这段话有几点可以引申,一是读书人门路广,有座师、同年、同乡等人际关系网络,而且,这些人往往为各地的冥官,其权势自然远胜农、工、商诸业。在对五伦比阳间更加重视的冥界,读书人阶层显然地位特殊。二是冥官多系阳间读书者。冥府公务员主要来自阳间,这也是有鬼君以往多次强调的。这才是最关键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科举教育是为选官而设的,冥府如果办太学、国子监,培养的鬼才却无法在冥府就业,当然也就没有办学的必要和冲动了。
当然,从本质上说,教育不是为了解决就业。从国家视角来看,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从个人的视角来看,也许是灵魂的唤醒或升华。可是这一目标放在阴间,瞬间就会遭遇降维攻击。我们眼里的终极目标或困惑,在阴间可能只是常识。作为文科生,有鬼君谈不了理工科这些现代科学,只以文史哲这些传统人文之学为例来简单探讨下。
唐代天才诗人李贺的遭遇,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无法参加进士考试,二十四岁就郁郁而终。《夷坚丁志》卷二十“李贺”记载,李贺的生母郑氏在他死后,哀毁过度,一日,李贺托梦给母亲,说自己不能通过科举出仕、光大门楣,虽然很遗憾,但并非因此早逝,而是被天帝召至仙界了。“上帝,神人仙之君也。近者迁都于月圃,构新宫,命曰‘白瑶’,以某业于词,故召某与文士数辈,共为《新宫记》。帝又作凝虚殿,使某辈纂乐章。今为神仙中人,甚乐。愿夫人无以为念。”
李贺因为诗写得好,被最高领袖召去写命题作文,奉旨锦上添花,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称为“桂冠诗人”。唐代第一流的鬼才诗人,在冥府(仙界)看来,不过是具备颂圣的资格而已。
除了“桂冠诗人”,还有“桂冠书法家”。清代苏州人杨宾擅长书法,六十岁的时候病死又复生,他对家人说:这是仙界书府命我参加书法等级考试。玉帝写了一部《紫清烟语》,但抄写的人太少,所以遍召人间擅长书法者。我也不知道考得怎样,如果入选,就得去仙界做抄写员,没法活了。家人问起书府里的排名,他只说了两人,索靖排第一,王羲之排第十。过了三天,空中传来仙鹤的鸣叫声,杨宾闻之黯然:“真后悔,没能像前辈书法家王僧虔那样藏拙,因为一手字,害得丢了性命。”说完瞑目而逝。(《子不语》卷二“紫清烟语”)
王僧虔典故出自《南齐书·王僧虔传》:
孝武(宋孝武帝刘骏)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大明世,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泰始中,出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王献之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太祖(萧道成)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杨宾的故事里也有几个有意思的点,抄写语录是有门槛的,字写得不好,新婚之夜抄也没用;书府收罗了古往今来的大书法家,全养起来给玉帝抄书;冥府(仙界)所谓的科考,不是选官而是选笔杆子,他们对文以载道、书家风骨没什么兴趣,就是抓文人出台。李贺与杨宾的差别只在于水平高低,所以前者可以免试。
至于史学,冥府是绝不可能重视的。道理很简单,对阴间来说,由于有业镜和心镜等各种监控设备,阳间发生的所有事情,无论巨细,理论上都有记录。即使是人性幽微之处的心理活动,也逃不过心镜。换句话说,人类的历史进程,阳间的史家钩沉发隐做出各种不同阐释,但在阴间压根就是透明呈现的,史学的意义已经被抽空了。
不过,事情也有两面性,因为阳间的人受各种限制,没法完全呈现史实真相,所以阴间的鬼往往会借生人之口代言。《子不语》卷六“王介眉侍读是习凿齿后身”记载:撰《三国志》的陈寿“黜刘帝魏,实出无心,不料后人以为口实”,对曹魏和司马氏有不少溢美之词。刘知几大骂他“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妥妥地扣上一顶历史虚无主义大帽。陈寿托梦给清人王延年,告诉他,幸好后来有习凿齿撰《汉晋春秋》为自己辩解,而王延年恰好为习凿齿的转世,又正在撰述史学著作《资治通鉴纪事本末补》,勉励他努力澄清真相。王延年不负所托,八十岁时完成著述。
这个故事仔细琢磨挺有趣。陈寿究竟是不是“载笔之凶人”,冥府肯定早有定论。身为鬼魂的他如此耿耿于怀,其实是希望能在阳间给自己正名。史学工作者如果相信鬼世界,工作恐怕就没法做了,因为那些历史人物很可能会从幽冥世界走出来,不断要求这样那样的修正。事实上,鬼魂现形要求给自己平反的事,志怪小说中有很多记载,只是没遇到几个史家而已。
说到哲学,可能在阴间更没地位。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核心问题就三个: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对于鬼世界来说,简直就不成问题。自从宋儒对鬼神定义为“二气之良能”,此后的儒学之士多持无鬼论。因此鬼魂对这些儒生往往极不尊重,戏弄、摧折、诟詈所在多有。有鬼君只举一则以前多次提到的例子:
边随园征君言,有入冥者,见一老儒立庑下,意甚惶遽,一冥吏似是其故人,揖与寒温毕,拱手对之笑曰:先生平日持无鬼论,不知先生今日果是何物?诸鬼皆灿然,老儒癿缩而已。(《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古代的学科当然不是按照文史哲分类的,有鬼君为叙述方便记,强作解人。不过大致可以看出,冥府对知识的增长没有什么需求,而灵魂的唤醒或救赎,在阴间如吃饭穿衣一般普通。所以无论从最高目标还是最低目标来看,冥府虽然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但对办教育肯定毫无兴趣。更不用说分成太学、国子监、书院、乡学……这么多层级。
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阳间的人就像洞穴中的囚徒,只能看到影子,会认为影子才是真实的世界。而鬼魂则走出了洞穴,不仅能看到影子,还能看到真实的原物,甚至看到产生影子的太阳。鬼魂也许会同情那些活着的人类,并试图解救他们。不过,没几个活人愿意用死亡来解救自己。
在冥府,止于至善才是最高目标。这个目标肯定不是双一流高校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