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州市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9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4个,江苏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均居全省首位;江苏省重大科研设施预研项目1个,双碳领域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1个,并列全省第一位。
近年来,苏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需求,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强化支持、完善体制,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一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资料图片)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等“国字号”载体获批建设,苏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地级市。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实现了江苏省和苏州市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二是构建实验室体系。
围绕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全力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江苏省实验室及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动布局建设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形成定位清晰、充满活力的实验室体系。
自2021年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开展以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加以推进,全市共遴选31个项目参与重组,到目前为止,共有12个项目进入首轮重组流程。
创新思路举措,主动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在2022年立项建设的苏州市重点实验室中,主动布局类占比达36.8%。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1家江苏省实验室、17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57家苏州市重点实验室。
三是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积极建设投入主体多元化、集聚资源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科技公共服务,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15家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9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深化大院大所合作,累计与260多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产学研研发机构160多家,其中,中科院在苏州建设的科技创新载体达34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20%;深化与清华大学的战略合作,清华在苏州建设了汽车研究院、环境创新研究院等12个研发机构,苏州在北京建设苏州清华离岸创新中心。
打造离岸创新“苏州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市海外创新孵化中心、企业海外研发机构、海外产学研合作平台、海外合作项目飞地等各类离岸创新机构超过80家。
四是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链条科技孵化载体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纳入省统计库的科技孵化载体达649家,孵化面积64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82万家,均居全省第一位。
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支持建设成果转化中试、检验检测认证、药物转化、临床试验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努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全市拥有30家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居全省第二位。
下一步↓↓↓
我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四大产业创新集群,深化各类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的转化,高水平建设产业创新集群和创新型城市,努力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奋勇争先。
来源:苏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