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情下社会面的逐步放开,考验的是每个中年人为家庭建立健康安全边界的能力。中年人不是“恐阳”,而是“阳不起”。因为周围都是依靠你的人,一家老小都需要牵挂,他们一边焦虑一边咬紧牙关,努力扮演好被寄予厚望的角色。
家有高考生的母亲,每天上班小心翼翼全副武装,不敢把口罩摘下一分钟;千里之外的女儿每天给老人采购防疫物资,并远程指导他们学习网购;当孩子和老人接连感染后,双职工家庭的中年夫妻既要照顾家人,又要想方设法确保不影响工作……
(相关资料图)
疫情之下,中年人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三位身处杭州的中年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儿子正在备战高考
怕他受影响,连睡觉都戴着口罩
讲述人:张思琪44岁一家五口与父母同住
我们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我、丈夫和孩子,还有70多岁的爸妈。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老公的爸妈和马上要参加高考首考的儿子。
我儿子这代小朋友挺不容易的,初三那年疫情刚开始,体育中考取消了,之后上了大半年的网课。明年1月6号马上要高考首考,而隔壁班又有人阳性了。
原本学校要求寄宿的孩子周末必须回家,现在上报后也可以留在学校。学校要求孩子在教室戴好口罩,家长尽量和孩子保持同频次核酸检测,就怕孩子在考试前感染了。家长群里大家也都在讨论,怎样防护对孩子更安全,考试会不会延期。
平时儿子周六回家,可能给他打个车,现在只好自己开车过去接。接小朋友回来之前,家里每个人都在周一、周三、周五做过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才敢让儿子回来。儿子返校前,我给他准备了一天三换、一直到市统考结束够用的80个普通医用口罩、5个N95口罩、消毒液和酒精喷雾,能想到的东西都备上了。接下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让他周末待在学校,尽量减少流动。
从上周开始,我上班的时候除了喝水,基本全程戴着N95口罩。我不在单位食堂用餐,午饭和晚饭都回家吃。最近需要出差的工作我也推迟了,骑自行车上下班,尽可能地把生活压缩到两点一线。
上周四,办公室的同事阳了,我算是密接。第二天,我开始感觉喉咙疼。虽然核酸检测结果仍是阴性,但从上周五开始,我在家里连睡觉都是戴着口罩,怕一不小心就传染给父母和孩子。虽然开始比较闷不舒服,但渐渐我也习惯了。
2012年10月,我爸因为癌症来杭州动手术,之后爸妈就和我们住在一起。老人平时喜欢出门买菜,我和他说,叮咚买菜、京东买菜这些网络平台上也可以买,但老人不习惯。我就叮嘱他出门一定要戴N95口罩,进门的地方也放了免洗手消毒凝胶和酒精喷雾。
有一次,我爸做的核酸结果出得很慢,过了凌晨才收到短信,显示混管阳性待复核。当时老人已经睡着了,我刚下夜班,就给他留了张纸条,让他别担心,去小区后头的采样点再做个单管。我妈和我老公也相继出现了混管阳性的情况,好在单管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现在儿子周末不回家了,我就和爸妈说,没有症状的话,还是别去做核酸了。
怕家里人交叉感染
双职工家庭带着孩子搬出去住
讲述人:李圆42岁一家五口与公婆同住
我和老公是双职工家庭,平时晚班可能到半夜才下班,工作时间也不固定,所以我们家的顶梁柱其实是老人,平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扔垃圾、照顾小朋友的任务,都落在七十多岁的公婆身上。我们中年人如果中招了,可能就是少几天薪水,老人要是感染了,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周四,儿子班里出现了阳性的小朋友,老师就让他们回家上网课。当时儿子测了抗原是阴性,我还以为躲过了。上周五,班级里阳性的小朋友多了好几个。第二天儿子开始发低烧,就给他停掉了所有的培训课。结果下午一测,果然是“两条杠”。家里备的药都已经过期了,我和老公在网上搜索,可是要么没有货,要么一个月后才发货。婆婆走了两公里,找了附近五六家药店,药都卖光了。
因为我对儿子症状的误判,从上周四到周五家里都没做什么防护措施。在周六抗原显示阳性后,才让他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进行家庭隔离。负责接送的婆婆周日出现了喉咙痛的症状。现在,儿子已经退烧转阴了,但婆婆抗原检测变成了阳性。我们只好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房间里待着,有什么事情就在家庭微信群里沟通。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们商量后决定,带着儿子到外面去住,让公公婆婆在家里留守。但怎么两头照顾成了问题,由于工作性质,老公必须去单位。我现在居家办公,但需要处理工作事务,照顾儿子,没法同时顾着老人。家里平时是奶奶做饭,现在肯定没法让她做了,但老人们都很抗拒吃外卖。我和老公目前最担心的是,该怎么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接来杭州还是留老家
为父母的安排开了一周家庭会
讲述人:语莹30岁新婚父母在大连
从12月初开始,我每天打开网购平台的次数就与日俱增,急着买口罩、买抗原、买消毒用品、买血氧仪……收件人不是我,而是我的父母。
我在杭州工作,父母在家乡大连生活。父亲68岁,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靠药物维持;母亲59岁,身体相对健康,打了三针疫苗。听说防疫政策调整后,我最担心的就是父亲。在新冠面前,他是典型的脆弱人群。
12月初,我接连问询了多位医生,像父亲这样的情况能否打疫苗,没有人肯给我一个定论。直到12月12日,父亲去医院复诊,再次查验相关指标,我们从主治医师口中得到结果——类风湿关节炎还在发作期,不能打疫苗。
我是独生女,那天起,我开始考虑要不要把父母接到杭州来的问题。我和老公讨论,分析利弊,当晚决定——如果早晚都要感染,不如把父母接到身边。这样,即使不幸感染,老人至少有人照顾。此后持续一周,我每天都在线上召开家庭会议,讨论父母来不来杭州。
可疫情的进展让这个决定的执行变得一波三折。在我成功劝说父母来杭州的第二天,住在楼下的邻居“中招”了。我决定暂缓父母的行程,等待邻居康复。
第三天,朋友禾禾告诉我,她母亲从大连刚抵达珠海就发烧了,很可能是途中感染新冠。“其实很小心了,可还是挡不住。”听完禾禾的讲述,我禁不住又为自己的决定打了退堂鼓。
第四天,父母居住的小区物业管家告诉我,“上报的感染者有10多户,小区快要沦陷了。”
第五天,我们公司的感染者增多了。我生怕每天上下班的自己不小心中招,还会连累千里迢迢而来的父母。
我看了不少对于疫情波峰到达各地时间的预判,最终相信已经错过了转移的最佳时机,放弃了让父母折腾的念头。
好在这几天,在我的购物订单里静默躺了半个月的口罩终于陆续发货,一些曾显示物流异常的订单也恢复如常。我相信,只要做足准备,终将熬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