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苏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在吴中区石湖景区龙舟训练基地举行了水域救援演练,首次展示了水上救援机器人、无人机等救援科技。演练还特别结合苏州河流纵横的实际地形、时下流行的桨板运动,增加了桨板救援场景环节。苏州市红十字会会长蒋来清,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文伟出席。

水域救援是一项突发性强、时间紧迫、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的救援科目。此次演练,以暑假期间旅游旺季为背景,模拟苏州某景区旅游观光船在执行任务期间,不慎与过往船只发生碰撞,导致船只动力引擎故障,数名游客不慎落水,并有多名游客出现不同程度伤情。在附近组织水训的苏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在收到消息后,紧急出动,火速赶往事发地点实施救援。

无人机先行升空,在演练现场空中进行盘旋,观察现场事故情况,初步确定受损船只位置,确认现场游客失散及受伤情况。“随着科技发展更新,现代救援逐渐转化为一场科技较量。”苏州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马明告诉记者,无人机作为一款体积小、易携带的救援装备,在灾情分析、评估,救援物资转运等方面能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在救援过程中,无人机一方面可以作为“安全员”,实时关注受灾现场情况变化;一方面可作为现场“搜救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搜救工作;还可以作为救援信号,表明救援人员已在附近,给予受灾群众心理安慰的效果。

演练场景中,一艘艇上指挥员落水,救援队派出水上救援机器人施救。马明介绍,该款救援设备具有操作简单、高效、轻便、抗摔等优点。除可用于开阔水域外,亦可从高空直接置入水中进行救援。该款设备可在800米内进行远程操作,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在今年暑假期间,威海、日照等海滨城市就多次通过水上救援机器人对遇险游客、儿童进行救援。

演练还特别展示了桨板救援技术——1名落水者游至距岸边约30米水中,1名队员携带桨板快速下水并划向落水者,以二次翻板技术,将落水者置于桨板上,快速划回岸边。“桨板,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冲浪运动。救援桨板是在冲浪板和海浪救生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水上救援器材,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充气后可成型为一块救生板,放气后可以折叠成一个包,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水域救援中。”马明表示,桨板浮力大、携带方便,靠救援人员采用跪姿、站姿和卧姿划水等方式提供动力,对于城区内涝、水上赛事安全保障、近海岸快速响应救援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苏报融媒记者 陆珏/文 车晋彧/摄/摄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