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驱动城市持久兴盛的源头活水。 玄武区深谙创新的重要性,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日前,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榜单,玄武区位列全国第43。为什么是玄武区?

玄武区靠什么?

玄武区上榜创新百强区,是创新实力的体现。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榜单从“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方面、“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角度,对城区的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水平进行了全面分析。

落户新型研发机构15家,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引进企业营收5.67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8家,引进培育高端人才450余人;年度专利申请与授权总量连续位居南京市前列,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2件,位列全省第一……一组组数据佐证了创新在玄武区的潮涌澎湃。

从创新产业来看,玄武区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加速布局软件和信息服务、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从创新空间来看,玄武区推动创新空间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向存量资源要增量价值;从创新生态来看,玄武区不断优化创新的制度性供给,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赛迪顾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评价指标中,玄武区一流高校集聚度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两项指标优势明显,成为板块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资源强化创新竞争力

科教资源丰富,这一直是南京的标签,这亦是玄武区的标签。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锁金村校区……玄武区高校聚集,使其在创新上拥有着先发优势。

凭借丰沛的科教资源,玄武区不断深化“校地融合”“院地融合”“政企融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目前,玄武区已联合东南大学、南医大组建的南京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打造产学研医服资一体化平台。今年,玄武区也将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对标国家实验室打造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是玄武区将高校资源与创新载体深度结合的绝佳案例。南师大玄武科技园是南京首个由大学老校区整体改造而成的硅巷载体,集办公、商业、人才公寓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利用了存量空间。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因此玄武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通过“凤栖玄梧 人才优服”体系,引育科技顶尖专家、创新型企业家等人才466个;深入推进“紫金山英才计划”“百校对接工程”,高水平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人才孵化载体。

专精特新“小巨人”为创新加码

近期,苏美达发布了2021年年报,凤凰网江苏在《苏美达的2021:营收首破千亿元,紧握“两条链”》一文中进行了解读。总体来看,苏美达2021年表现出色,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前者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苏美达是一家发源于玄武、成长于玄武的企业。玄武区区长钱维今年2月走访苏美达时寄语:“与玄武共同努力,在数字经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双碳经济等方面,加强对接、寻求合作。”

苏美达是玄武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底,玄武区已有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45家、2家独角兽企业,10家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779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1家。

为帮扶企业快速成长,玄武区统筹推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壮大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跃升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多层次、递进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分类引导和差异化扶持政策体系,厚植枝繁叶茂的科创森林,打造集群化“创新矩阵”。

除了培育辖区内“专精特新”企业,玄武区还将目光放到全国,引进“活鱼”。2021年,玄武区制定出台《玄武区高新技术企业引培工作实施细则》,组织科技招商小分队赴杭州等地开展科技招商活动,成功使79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

作为老城区,创新是玄武转型突围的必然路径,此次玄武区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条新路径的正确性。

推荐内容